生物大揭秘VOL.10 | 震惊世界的动物大迁徙主力:是牛?是马?还是羊?

2019-03-26 | 作者:沈梅华 | 化石

虽然其貌不扬,这可是非洲最有名的动物,连CCTV都追着直播全世界最震憾的迁徙场面……

然 而

角马其实是一种羚羊

分类学上,它属于牛科狷羚亚科角马属,和狷羚、礼氏狷羚、转角牛羚是一家子。

  

我真忍不住要为这家伙哀叹一下,你看这名字起的,又是牛又是马又是羊的,什么乱七八糟的。然而更不幸的是它还被列为了“非洲五丑”之一,可能是因为它那张长长的黑不溜秋的马脸?

这长脸正是所有狷羚亚科的共 同 特 征

狷羚亚科的动物有一个特点,就是“手”比“脚”长,也就是前肢比后肢的位置高。这种体型有一个好处,就是适于长距离奔跑,慢跑时有助于节省体力,所以耐力颇强。(鬣狗也是这个范儿)。然而,作为一种吃短草的生物,“手长”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够不到草。于是它们只能靠拉长脸来弥补……于是一个个都长成了这样。


天堂之渡,充满了凶险

幸好它最大的名声不来自于它的丑,而在于它们所形成的壮观大迁徙。并非所有的角马都会进行长距离的迁徙,也有少数一些种群因为生活条件适宜,而过起了相对固定的生活。

不过迁徙的角马数量众多,而且对于它们来说,“逐水草而居”是最适于它们的生活方式。因为角马相当依赖水,最喜欢吃的也是雨后新生的短草,如果草长得太高(超过15cm),它们就不得不迁徙离开。

每年参与东非大迁徙的角马数量达169万头,队伍可绵延40km之远。对于这些角马来说,它们的生活就是一条永不停歇的迁徙之路。而刚才说到的丑陋外貌,实质上也是对这种长途迁徙生活的适应。(它们甚至还有专门用于在尘土飞扬的迁徙过程中防灰的鼻毛。)

迁徒还有近20万头斑马,斑马吃过的长草正是牛羚喜欢的

永不停歇的迁徙之路

一路危机四伏


别看我们数量多,瞬间就拜拜  

迁徙也是一种对付捕食者的策略。试想一个地方一年当中虽然有那么一个月或几周时间有丰富的美食,剩下的大多数时间里却只有清汤寡水,定居的捕食者肯定多不到哪里去吧。

所以角马无论走到哪里,遇到的捕食者数量都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不可能被赶尽杀绝。

浩浩荡荡的牛羚大军,走到哪里都烟尘四起

当 然

◆ ◆ ◆

牛羚们还有其它对策

1

集群

集群的好处是让捕食者难以锁定目标。受到攻击时,角马倾向于往群体中间跑,其实是靠其它角马给自己打掩护。就连母角马生产时,也不离开群体,在众目睽睽下生产。

2

爆发性繁殖

大约80%的角马都出生在2-4周内,在塞伦盖蒂,2-3月间草原上一下子会多出40万只角马宝宝,远远多过捕食者可以吃的量。在捕食者们大快朵颐着不幸的同类尸骨时,更多的角马宝宝得以顺利地成长起来。

至于那些出生得不够同步的,对不起,基本上没有多大生存下来的可能。  

在迁徙过程中生产的母角马及其小角马可谓天赋异禀:我们老听到人说“恨不得把娃塞回肚子里”,可有谁还真能塞回去的?角马就可以!

角马生娃期间如果受到干扰,只要宝宝的头还没出来,母角马就还能把小角马收回去一段时间,过一会儿再生。

角马的宝宝生下后3分钟就能站立,5分钟就能奔跑,这个速度比任何动物都要快。而且角马宝宝有印随本能,只要妈妈一走就会马上跟上,可以说一出生就踏上了旅途。

但是,这时角马宝宝并不能真正辨认妈妈,所以也会出现跟着鬣狗之类的食肉动物走掉的乌龙,然后……当然就没有然后了。  

只有吃了妈妈的奶之后,角马宝宝才会记住妈妈的味道和外貌。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虽然生活在群体中,角马妈妈是不会收养别人的孩子的。

宝宝走丢的话只有死路一条,而这种事发生得并不少。要知道,角马群繁殖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食肉动物虎视眈眈呢。

在它们的突袭当中,小角马只要稍微有一点不注意或者没跟上,就会和妈妈失散,如果不能马上找到妈妈的话基本上就是凶多吉少。

如果来犯的是鬣狗或者非洲野犬,角马妈妈可能可以勉强对付一只,来的是狮子的话就毫无办法。

角马这个体型的动物是狮子的心头最爱,只要逮到机会,哪怕不饿也会出手。(谁知道下一顿便宜的午餐会在哪里呢?)

根据克鲁格国家公园的统计,有25-30%的角马是丧生于狮口之下。

对于成年雄性角马来说,它们不光要面临捕食者的觊觎,还要面临与同类的竞争。

和其它很多羚羊一样,成年雄性角马也是占有领地的。请你猜一猜:

它们的领地有多大呢?

A) 2.5km2

B) 0.25km2

C) 0.0025km2

(参考数据:葛氏瞪羚0.15-0.6km²,转角牛羚0.5-4km²,狷羚0.1-0.3km²,狮子20-400km² )

(答案是C)

成年雄性角马占有的领地是所有牛科动物当中最小的。因为在密集的集群中,空间是稀缺资源,而角马占有领地只是为了获得交配权而非食物资源,所以雄性角马只保卫以自己为中心大约半径30米的地方。

它们会长时间地留在领地的中心位置,并在那里狂做标记——拉屎拉尿、蹭头打滚,以至于这块地方会变得光秃秃的,还会有明显的气味。

正在标记领地的雄性角马

有些角马只在繁殖期占据领地,到了需要迁徙的时候一走了之,但也有一些会全年维持自己的领地不离开。

毕竟维持领地要比第二年重新参与争夺要相对容易一点,但是落单的代价就是很容易被捕食者盯上。

浩浩荡荡的牛羚

和其他羚羊一样,领地的好坏(是否包含好的草场、丰沛的水源)直接决定了母角马会在领地中停留多久,也就决定了雄性获得交配机会的多寡。

为了吸引母角马注意,公角马有时还会用一边绕圈跑、一边把后腿往天上踢的方式,欢脱地展示自己的力量。

很不幸地,这个行为被人们发现之后,又给它们加上了一个“野地小丑”的诨名。——自此,角马的名声似乎已经完全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