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评图VOL.1 到底要多优秀的动物行为照片才能入得了世界级大赛评委们的法眼?

2019-01-02 | 作者:徐征泽 | Jerry

WPY(野生动物摄影年度大赛)是全世界最高级别的野生动物摄影大赛,无论是参赛选手、参赛水平、专业化的组别划分还是专业评审都是世界最顶级的,也是全世界野生动物和自然摄影师最希望获奖的平台。

今天小编继续带领大家走进这些世界顶级野生动物摄影作品,和大家一起去解读作品背后的故事。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组WPY哺乳动物行为组别的冠军作品,2018年哺乳动物行为组别很强,很多极其出彩的照片。

从众多照片中脱颖而出的照片是西班牙摄影师Ricardo Núñez Montero在乌干达布温迪国家公园的所拍摄的山地大猩猩。

一只雌性的大猩猩正在悼念她的孩子的画面,是一个令人伤感的动物行为和场景。

照片故事

摄影师说,这个名为Kuhirwa的年轻山地大猩猩妈妈手里一直拿着她宝宝的残骸遗骨,不肯放手,就好像其它山地大猩猩妈妈背着孩子一样,把尸骨背在身上,停下来就会抱一会,沉痛哀悼一番。

几周过去了,她把剩下的残骸吃了下去。动物界有不少很明显展现出动物哀悼死去同伴的行为,比如大象会敲击死去家族成员的骨头,到海豚会让死去同伴的尸体漂浮在海面上等。

所以山地大猩猩Kuhirwa的行为就是一个明显哀悼自己孩子的行为,一直背着带着,或者怀抱手里。

画面解读

从画面本身来说,这张照片中规中矩,忠实地记录,画面背景比较干净,主角Kuhirwa手拿孩子残骸的行为和眼神都很容易让人体会到那种丧子之痛,画面经过作者的说明很容易读懂。

技术参数

拍摄器材:Nikon D610+70–300mm f4.5–5.6镜头

拍摄参数:ISO 2200,F5,1/750s

摄影师表示,当时因为光线很不理想,考虑到小光圈可能会导致拍摄速度跟不上造成画面不清晰,所以设置了F5的光圈,同时聚焦在她手里的尸骨残骸,而不是山地大猩猩Kuhirwa的脸上。

哺乳动物行为组别中一张很刺激的照片,来自于英国摄影师Chris Brunskill在巴西潘塔纳尔湿地拍摄的美洲豹猎杀凯门鳄的精彩照片!

照片故事

摄影师说当时乘坐小型的快艇在河道中搜索美洲豹的踪迹,架着长焦大炮,就好像打仗的感觉。当时他发现了这只美洲豹正在猎杀,而且很有决心,之前是尝试猎杀水豚,但是没有成功,正当懊恼离开之时,突然在河道里无疑撞到了这条巨大的凯门鳄,当时美洲豹杀心正大,所以竭尽全力咬住了凯门鳄的头部和颈部。

没几分钟胜负已定,美洲豹毕竟是潘塔纳尔湿地生态食物链最顶级的超级猎手,加上凯门鳄也是它们日常的猎物,即使这只凯门鳄体型庞大,但也难不倒美洲豹。要知道虽然美洲豹平时生活在陆地上,但是它们水性很好,游泳速度很快,而且经常在水中或者岸边猎杀。

画面解读

当时摄影师的位置可谓是完美,正对,距离比较近,美洲豹的行为和神态非常的到位,尤其是环抱凯门鳄的那种搏命的决心,以及张嘴咬在美洲豹颈部的力量感让人感觉不寒而栗,爪子、牙齿、眼神,都非常到位,这就是一个顶级猎手的终极武器和气势。

摄影师用了400mm的长焦镜头,聚焦的就是这个猎杀现场,画面非常简洁,河边,杀手和死者,交代了环境,没有任何无关元素,画面也直击现场,很有冲击力。这种照片是大家看了都会有血脉喷张、紧张激动的心情吗,也的确很难得。

技术参数

技术参数:

Canon EOS-1D X Mark II + 400mm F2.8大炮

ISO 640, F4,1/2000秒

下图可能会引起不适

来自于英国摄影师Nicholas Dyer在津巴布韦Mana Pools国家公园所拍摄的非洲野犬。

照片故事

当时摄影师徒步跟随着这些非洲野犬的足迹差不多3公里,总算见到了它们的踪迹,并发现拍摄到了这对可爱的非洲野犬小幼崽正在叼着它们的早饭玩耍,而细细一看,这早饭或者说它们正在玩的竟然是一只狒狒的头。

摄影师说,当时他的心情非常矛盾,一半的感受是非常的不适,毕竟一个灵长类动物的头颅被这么玩弄,让人会感觉很有压迫感;但是另一半的感受却是这两只小非洲野犬相互打闹玩耍的无穷乐趣,对于它们来说,可能这并不意味着残忍或者另一个物种,而是一个简单的早餐,以及可以相互玩耍的玩具而已,很纯粹,没有特别的意味。

画面解读

这是一张很难得的照片,首先非洲野犬是濒危物种,虽然活动区域比较大,但对于人类的靠近比较警惕,所以能够拍摄到它们在自然环境下的行为和栖息环境,这是不容易的。

其次看画面,是一个非洲野犬幼崽行为的直接表现,它们会叼着一些猎物的残骸进行玩耍,一方面是熟悉猎物的味道,一方面也是相互之间锻炼撕咬、扑杀的技能。

再者画面内容独特,冲击力很强,一面看是狒狒头颅或者说半片脸感觉有点恐怖或者悲伤,而另一面两只小家伙玩的不亦乐乎,这种轻松的状态和死亡、猎杀仿佛完全无关,这就是年轻无忧无虑的好处吧。

画面极其简洁,没有任何无关的元素,画面质量很高,对焦点的选取以及构图也非常好,狒狒的元素就在左上的三分法黄金位置,非常吸引视线。

所以综合来说,这是一张有动物行为,有一些动物情感,画面有冲击力,而且还是濒危物种的照片,能够入围非常理解。

技术参数

拍摄器材:Nikon D5+400mm F2.8

ISO 800,F5.6,1/640秒

来自于德国的摄影师Julius Kramer在德国的上巴伐利亚森林保护区所拍摄冬天的欧亚猞猁。

照片故事

在这张拍摄照片的一年前,摄影师在这里设下了相机陷阱,希望能够捕捉到路过的野生动物的影像,但是很遗憾,只拍摄到两次,画面也一般。要知道在森林里面设置触发式相机陷阱并不容易,很多问题都会导致拍摄失败,比如电量用完,雪太厚覆盖了相机,或者有蜘蛛在相机镜头前结网。

当时他几乎已经放弃了,但是突然运气来了。在完美光线照耀下的雪地森林中,两只欧亚猞猁幼崽在雪地上打闹玩耍,这给摄影师创造了完美的拍摄条件,一下子拍摄到了100多张照片。

摄影师说在过去几年中,在这片上巴伐利亚森林保护区发生了几次非法盗猎猞猁的事件,所以如今能够再次看到这些猞猁,尤其是看到幼崽,这说明这里猞猁的数量相对稳定,而且有下一代的出生。

画面解读

这张照片,其实画面不算很完美,因为背景森林比较的杂乱,但是两只猞猁幼崽相互打斗的动作和场景很不错。

猞猁一贯以非常警惕、难以捉摸著称,能够展现出完全放松的状态,无拘无束的嬉戏打闹,这也是一种动物的行为,背后的环境也交代了它们的栖息地。

技术参数

Nikon D3+28-80 F3.3-5.6

ISO 1250,算正常,F11确保景深

1/40秒的快门速度加上两个闪光灯,比较常规的相机陷阱的设置拍摄参数

南非的摄影师Tertius A Gous在纳米比亚最高山布兰德山附近拍摄的一群狐獴和眼镜蛇互殴的场景。

照片故事

摄影师说,当时有一条南非眼镜蛇正准备攻击两只狐獴宝宝,一听到宝宝的叫声,顿时20多只狐獴家族成员全部冲来防护,一半护送着狐獴宝宝离开,另外一半朝着眼镜蛇开始反击,它们毛发蓬起,发出尖锐的叫声。

当时摄影师对焦在眼镜蛇上,但是依旧可以感受到现场狐獴们的紧张气氛和防卫攻击的决心。

摄影师说,这种场景不多见,因为一般情况下眼镜蛇是投机主义者,不会去主动挑衅一群狐獴,当时估计是它正在伺机猎杀狐獴宝宝,但是没有想到这么快对方就聚集了这么多家族成员出来反击。

要知道无论是灵活性、数量还是攻击力,这一群狐獴肯定不会输于一条眼镜蛇,而且一旦当狐獴警觉起来,眼镜蛇几乎没有机会的。

画面解读

画面中央是狐獴们张大嘴露出利齿,面对敌手时气氛极其紧张,因为反击而四溅出的小石块也可以看出当时的状态。而右侧的眼镜蛇已经摆出了攻击的姿态,可以看到眼镜蛇的颈部皮褶充分蓬起,一方面是恐吓对手,一方面也准备攻击姿态,吐出的信子也是不断的在侦查判断敌情。

看上去是势均力敌,一触即发的感觉,画面还是很好的渲染了现场的气氛,也交代了动物的行为,尤其是狐獴这种看似可爱,甚至有些呆萌的小动物,但在眼镜蛇面前完全不怵,相反在狐獴的食谱上是有眼镜蛇这项的,也就是说搞不好这条眼镜蛇可能翻过来成为狐獴的食物。

不过画面也不算是特别完美,因为眼镜蛇的部分还可以更好,左下角的这个狐獴逃出画面的有点分散注意力。

不过可以看到摄影师在捕捉画面的时候已经很用心,首先拍摄角度很低,几乎就在地面上,所以以动物的视角来观赏动物,就好像旁观者看它们在那里打群架,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技术参数

Canon 1D Mark IV +500 F4

ISO 640 F16 1/1000s

摄影师设置了F16的小光圈,确保拍摄时候的景深,也就是不在一个拍摄景深平面的眼镜蛇和狐獴都相对来说比较清晰,而并没有完全虚化,同时他也提高了ISO,使得拍摄速度达到了1/1000秒,用以凝固动物行为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