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一张野生动物照片是2011年WPY野生动物摄影大赛哺乳动物行为组别的冠军作品2,来自于法国摄影师Joe Bunni在北极地区的加拿大纽因特所拍摄大海中游泳的北极熊,很震撼的一张北极熊的照片。
照片故事
摄影师连续三天在加拿大纽因特的Repulse湾划小船寻找拍摄北极熊,终于他发现了一只。他们的小船渐渐靠近,但保持距离,不打扰北极熊,一直等到他们发现北极熊已经开始习惯船和他们的存在以后,他才悄然滑下水去,仅仅带着面罩和脚蹼,并和小船有一根绳索相连。
估计摄影师一直潜伏在船底附近,所以北极熊虽然朝向小船,但是却并没有发现摄影师。20分钟后,北极熊终于发现了他,朝他极速游去,他顿时感觉到速度和力量,甚至它的爪子都碰到了照相机水下外壳。摄影师利用机会赶紧按下快门,获得这一张完全近距离的照片,之后北极熊游走了。
北极熊在水中
关于北极熊的常规介绍,这里就不多说了,之前发过好几个关于北极熊得奖照片的分析,这里稍微说一下北极熊在水中的状态。
大家可能都知道北极熊主要依靠海冰来捕食海豹,所以海冰也是它们主要的栖息场所和猎食场所,但到了春夏的季节,北极气温变暖,尤其是这几年到了5月底6月初,很有可能海冰就一下子融化了,包括加拿大东北部和斯瓦尔巴群岛等地的。
所以北极熊面临的就是要么往北跟着海冰,可能要到北纬82度左右,要么就困在一些小岛上挨饿。
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北极熊是非常善于游泳的,它们在游泳的时候头部很轻松的抬起,位于水面之上,就类似于狗刨式,两个宽大的前肢手掌是负责划水的,要知道北极熊的前掌尺寸差不多有A4纸这么大,当然划动的动力就很强;而后肢几乎不动的,不划水。
在这种情况下,北极熊可以在海里以时速10公里游将近100公里远不停歇,是不是很厉害!当然这也是极端情况下的,对于夏季没有食物来源的北极熊来说,长途游泳非常消耗,也很危险。
画面解读
说回这张得奖照片,要知道这是在2011年,也就是8年多前,当时这张照片算是蛮轰动的,非常罕见,如此接近,使用15mm鱼眼镜头,而且是在大海中拍摄的半水下摄影,画面既有水上部分的北极熊脑袋,也有水下部分的北极熊身体。
照片完美的交代了其生活环境:海洋。虽然说北极熊是天生的攻击者和食物链顶级王者,但是随着全球暖化,北极熊已经慢慢开始进化往海洋发展,更长的游泳距离,海水里的捕猎技巧等等,很无奈却残忍的现实。不过还是可以看到北极熊在水里完全不如在陆地上那么潇洒,为了生存嘛。
影像对焦清晰,曝光准确到位,构图也很完美,应该说这些都是摄影师的基本功扎实的体现,1/320s,在较大海浪的海水里拍摄对焦,真不容易。
这是一次极为成功的拍摄创意和尝试,也是极其大胆的,要是北极熊在水里感到威胁,或者有攻击性,其游泳速度会对摄影师造成极大威胁,还好运气不错,有惊无险的获得这一张顶级作品。
其实当时摄影师还有其它几张也比较满意的作品,我在他的网站上找到,但是相比这张得奖照片,虽然拍摄环境、器材和参数类似,但是展现的效果就完全不同,得奖照片北极熊的正面效果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也体现了那种北极熊很无奈的境遇,而这两张照片感觉就是北极熊在游泳,感觉还蛮自在的,那就表现力不强,不讲述故事,有一张的水下部分还因为海浪的关系没有展现出来。所以摄影师选择这张照片参赛或者说评委选择这张照片得奖还是有眼光的。
所以说这张照片成功的地方太多了,技术层面无懈可击,拍摄主题是现在热门的濒危动物北极熊,拍摄地点和方式是极具创意和挑战的水下近距离拍摄,拍摄背后传递信息是全球暖化和北极熊生存问题,总而言之,绝对冠军作品,连我分析起来也是觉得热血沸腾。这就是摄影师的投入啊!佩服!
技术参数
拍摄器材:Nikon D2X + 10.5mm f2.8 fisheye lens,防水外壳;拍摄参数:1/320 sec at f12; ISO 400
关于摄影师
最后来说一下这个摄影师,法国人Joe Bunni,WPY摄影大赛得奖者,但他本身的职业却是一个牙医,跨界的很厉害哦,用时髦的话来说,是一个斜杠青年(中老年)。不仅如此,他还创立了SOS Océans组织,宣传推广海洋保护。
他所出版的一本画册《± 5米,人类的未来,海洋》就是通过700张精彩的图片和故事说明,展现了海平面上下5米所包含丰富的动物和植物世界,以此告诉更多人海洋世界的精彩,以及保护海洋的重要性,这本书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并翻译成14种语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