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丨我以徒步的方式来拜见你,我的天空之城

2018-08-17 | 作者:阿腾

马丘比丘 ,这个深藏在 南美洲 安第斯山脉几百年的印加遗迹,从它重回人类视野的那一天起,就一直震撼和迷惑着无数人。关于它的历史和功用至今没有定论。没有文字的古印加王国给后人留下了无数解不开的谜团。

今年春天当我看到野去旅行发布的徒步印加古道的行程时,立刻毫不犹豫的报了名,一来冲着他们一贯的高品质,二来那正是我的向往之旅。徒步前往 马丘比丘 的印加古道,是世界著名的十大徒步线路之一,列在每一个徒步爱好者的计划清单上。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当地政府严格限制每天进出这条线路人数,由于向往者众多,一般需要提前半年报名才能排上队。
前往 秘鲁 只需要有美签就可以免签,我刚好夏天才去过 美国 ,因此有了便利。直到接到预约完成的通知,我这才放下心,着手安排自己的日程(还真有一位团友因为报名晚了,没能拿到徒步配额,只能在我们徒步的那些天单独玩耍了)。
9月30日下午我们从 上海 浦东机场出发,飞行13个小时20分到达 美国 达拉斯 转机,等候5个小时后再飞行7个小时后,我们于 秘鲁 时间10月1日早上5:15( 北京 时间10月1日下午4:15)降落在 秘鲁 首都 利马 的 豪尔 赫查韦斯国际机场。

秘鲁利马机场

第一天:

地处南半球的 秘鲁 此时正是春季。清晨的温度感觉凉凉的。跟着导游走出机场,迎面的建筑物都只有三五层高,多数看起来都旧旧的,恍然让我觉得回到了国内的八十年代。在乘坐大巴驶向市内的路上,基本也都是这样的街景,直到进入市中心街面才开阔起来,道路两旁 欧洲 风格的建筑开始逐渐增多直至占满街面。导游说很多都是当年 西班牙 人和 法国 人建的,典型的巴 洛克 风格。

利马
利马

吃过早饭休息了一会,我们开始参观 利马 的中心老城区。
中心街道也称为英雄大道,因为在路两旁塑有很多半身像,他们是在1879-1883年 秘鲁 与 智利 的一场太平洋战争中死去的将军们。遗憾的是,这场战争以 秘鲁 失败告终。还有一个群像雕塑,称为海军纪念碑。
从英雄大道旁的一条步行街穿过,就来到了圣马丁广场,广场的正中矗立着被尊为 秘鲁 国父的何塞·德·圣马丁的雕像。雕像取材于圣马丁骑马翻越安第斯山脉的情景。每年7月28日 秘鲁 独立日时,除了国家举行的正式庆典仪式外,很多民众都会自发地到雕像前献花祭奠这位解放了整个 南美洲 ,推翻了 西班牙 殖民者300年统治,使 秘鲁 走上民主 共和 道路的英雄。

利马圣马丁雕像

毗邻圣马丁广场的是 利马 中央大广场,也称武器广场。这里是 西班牙 人十六世纪中叶征服了印加帝国,并定都 利马 时在三座古印加金字塔上盖起来的政法中心。 秘鲁 总统府、 利马 市政厅和大教堂、大主教皇宫是这里最重要的建筑,其中大教堂经过近一个世纪才建好,之后又经过地震后再维修,反反复复,第一次完工是在1625年,1746年再次大地震几乎倾覆,后又再次修复。这个大教堂是 秘鲁 级别最高的宗法机构,大主教是由 梵蒂冈 的教皇亲自派出驻任的。1929年建大主教皇宫。 秘鲁 每五年总统换届一次,当选的总统和国会议员、政府官员都要在独立日当天到大教堂接受大主教的洗礼,才算正式上任。
这些精美的巴 洛克 风格建筑历经几百年的岁月,保存的相当完好。

利马中心大广场
利马大教堂
利马大教堂
利马中心大广场
利马总统府
利马总统府
利马大教堂

刚巧碰到一个节日庆典游行,穿着各式民族盛装的人们在街道上随着鼓乐声舞动,很是欢乐。导游说,秘鲁 民族众多,全年有2000多个节日,几乎天天庆典不断。
在总统府广场上可以看到很多全副武装的防暴警察,导游解释说因为在 秘鲁 随时随地都会有罢工和游行。

利马
利马
利马
利马

离总统府不远就是 圣多明各 修道院,这里曾经举办过南美第一所大学的开学典礼,历史十分悠久。红木雕刻的精美天花、从 西班牙 运来的宗教瓷砖以及修道院供奉的三位圣徒的遗物、棺椁还有藏书几百年的图书馆无一不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

圣多明各修道院
圣多明各修道院
圣多明各修道院
圣多明各修道院
圣多明各修道院
圣多明各修道院

利马 是是南美宗教文化的集中地,大大小小建有43座教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文化遗产城市。
下一站我们来到了 秘鲁 最好的私人博物馆之一拉克尔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的藏品完整的反映了 秘鲁 8000年的文化史,从小北史前文明到后来的 卡拉 尔文明,帕 拉卡 斯文明, 秘鲁 沿 海南 部的 纳斯卡 文明,北部的莫奇 卡文 明,这里都有馆藏出土文物(在考古界有一句话, 秘鲁 是美洲的 罗马 帝国)。这里还有一个 南美洲 独一无二的性文化博物馆。2016年彭丽媛曾经应邀参观过拉克尔博物馆。

拉克尔博物馆
拉克尔博物馆

博物馆的主人原来是在 秘鲁 北部沿海一带种植甘蔗的庄园主, 1926年他在当地修建了一个博物馆用于存放和展览他搜集来的各种珍贵文物。 1966年他的儿子在老庄园主过世以后将博物馆建到了 利马 一 个旧 的金字塔上,就是现在的拉克尔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分四个展区,陶器、纺织品、金属制品和性文化。馆内文物数量惊人,光是仓库中的陶器就达5万件。
在所有古印加时期的藏品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印加的宗教崇拜文化:山鹰代表了天神的世界,美洲豹代表了统治者的世界,蛇代表了祖先的世界。

拉克尔博物馆
拉克尔博物馆
拉克尔博物馆
拉克尔博物馆

这些展区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纺织品展区,这里展出的是印加帝国的结绳记事和裹尸布。印加人是没有文字的,所有事件全靠结绳记事来记录, 西班牙 人攻陷了印加帝国后,将当时所有会结绳记事和知道如何解读的人全部杀害了,因此结绳记事就成为一个永久的谜题。后来的历史记载都是通过民间走访,口头讲述整理而来。印加人的结绳记事是现存的、世界上唯一一种三维立体的"文字"。
而那些展示出来的裹尸布代表了当时的纺织水平。令人吃惊的是最致密的一块上密度达到每平方英寸有398条线,这恐怕是目前为止全世界最先进的纺织品了。古印加人盛行木乃伊的丧葬方式,他们用最好的技艺和材料来表达对故去的亲人的感情。有的部落每一年都要加裹一次,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多的是50层的。

拉克尔博物馆

这里的柠檬是全世界最好的柠檬。我尝了尝这个博物馆提供的免费柠檬水,冰凉极了,味道亦不是在其他地方喝到的,有一股独特的味道。
午饭是在一家中餐馆吃的,饭后我们乘车前往距离 利马 230公里的 皮斯科 ,今晚要住在海边的La Hacienda Bahia Paracas酒店。
近4个小时的车程,基本都是沿着海岸线在走,除了海滩,路旁便是连绵不断的沙丘。这里的沙丘很有意思,并不像沙漠里的沙丘那样一看就是松散的、除了轮廓也不会有什么纹路那样,而是仿佛岩石山体一样有着清晰的褶皱线,只不过线条很柔和而已。这里的沙子表面结了一层硬壳,除非有外力打击才会破裂,加上 利马 是无雨之都,全年的降水总量只有三五十毫米,在 利马 ,雨伞雨衣基本是无用之物。没有雨水的冲刷,这些沙丘就保持了这样的外形。

利马
利马

太阳快要落下去时,我们终于到达了酒店。这个酒店紧邻海滩( 秘鲁 的海滩全部是国家所有,没有私人海滩一说。),吃晚饭的时候,几位团友说在海边看到了火烈鸟。
酒店的夜景很美,满天的繁星闪烁,很久没看到这么的星星了。

皮斯科
La Hacienda Bahia Paracas酒店
La Hacienda Bahia Paracas酒店
La Hacienda Bahia Paracas酒店

第二天:

昨晚睡了个好觉,早早就醒了。想起团友说有火烈鸟的事,赶紧洗漱完毕到后面海滩去探寻火烈鸟的踪迹。
海滩边不止是有火烈鸟,还有其他好几种鸟呢,并不怎么怕人的停驻在那,顶多就是你走近了,它们就飞起一下落得稍远点而已。

La Hacienda Bahia Paracas酒店
La Hacienda Bahia Paracas酒店
La Hacienda Bahia Paracas酒店
La Hacienda Bahia Paracas酒店

这一群火烈鸟有二十几只,看起来都还比较年轻,体型不是很大,羽毛也才刚刚开始泛红。它们三五成群地在沙滩边休憩,体态优雅的漫步于浅滩之上,时不时伸头到 水里 寻找鱼虾做早餐,偶尔起飞时,张开的翅膀上,红羽反映着晨辉非常美丽。

La Hacienda Bahia Paracas酒店
La Hacienda Bahia Paracas酒店
La Hacienda Bahia Paracas酒店
La Hacienda Bahia Paracas酒店

同行的团友有位摄影发烧友陈刚,我发几张他拍的照片给大家欣赏下。(上面那些是我拍的,哈哈,这就是专业和菜鸟的区别。)

La Hacienda Bahia Paracas酒店
La Hacienda Bahia Paracas酒店
La Hacienda Bahia Paracas酒店

在酒店用过早餐,我们从酒店后面的码头乘坐快艇前往17海里外的帕 拉卡 斯自然保护区去游览鸟岛。
太平洋真的是太平静了,让人恍惚是来到了 大湖 之上,海面如绸缎般一直延伸到天际线,真正海天一色,无缝相接。

船行一刻钟左右我们看到一座很小的岛屿,岸边密密麻麻站满了 秘鲁 褐鹈鹕,它们长长的喙上一抹鲜艳的红色十分显眼。我们的船只靠近时,也并不惊飞,看来已经见怪不怪了。导游说这还没到鸟岛呢。

帕拉卡斯自然保护区
帕拉卡斯自然保护区
帕拉卡斯自然保护区
帕拉卡斯自然保护区
帕拉卡斯自然保护区

再往前走了不远,就见船左舷方向有一个呈现在沙丘上的巨大图案,酷似一个三叉的巨大烛台,被称为世纪烛台。导游说这个图案到现在也没能考察出是何人何时而为,为何而为。考古专家们也说法不一。现在得到认可比较多的一个说法是这是当地人为纪念圣马丁在此登陆解放 秘鲁 所为。
这个图案宽70米,高120米,深0.5米。描绘了3种植物。中间是霸王花,来自雨林;左边是仙人掌,来自沙漠;右边是一种高原植物,来自安第斯山脉,它们代表了 秘鲁 全境的三种地形。因为一直没有降水,风又是从坡后吹过,所以图案得以长年保存完好。

帕拉卡斯自然保护区
帕拉卡斯自然保护区

越往前走感觉空中的鸟儿越多,那些鸟不断地在天空盘旋,然后一个猛子扎下海里,再飞起,再扎下,不断进行着它们的狩猎。船行到鸟岛附近时,已是漫天的飞鸟和鸣叫声,远远就看见岛上一片黑压压。

导游告诉我们,鸟岛上有6000多种鸟类,最多的时候达1500万只之多。其中本土鸟类只有三种,其他都是外来的,每年12月是最多的时候。我光是目测看见的就有海鸥、鹈鹕、鸬鹚、鲣鸟等等(更细的种类就分辨不了了),甚至还看到了小洪堡企鹅,呆萌的走来走去。
鸟岛由南岛、北岛和中岛及6个礁石岛组成。其中北岛最大,面积为64公顷。据说这里刚刚被发现的时候,岛上的鸟粪达十几米厚。有史料证明,在1840-1880年间, 秘鲁 政府因为挖掘和出口鸟粪,获利1亿英镑,成为当时 拉丁美洲 最 富裕 的国家。在那个时期,有十万华工来到了 秘鲁 出卖劳力。后来很多人定居下来,繁衍生息。到今天, 秘鲁 有媒体报道称, 秘鲁 每7个人中就有1个有华人血统。
除了数不清的鸟,岛上的海狮众多。因为在这里海狮没有天敌,所以它们的日子真是过得再逍遥不过。大海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它们剩下的事情就是晒太阳、晒太阳、晒太阳。

帕拉卡斯自然保护区
帕拉卡斯自然保护区
帕拉卡斯自然保护区
帕拉卡斯自然保护区
帕拉卡斯自然保护区

回到码头已经是两个小时过去了,大家依然沉浸在兴奋之中。收拾完行李退了房,在开往 纳斯卡 的车上依然在七嘴八舌的交谈着。
中餐是地道的 秘鲁 餐。 秘鲁 是南美首屈一指的美食国度,除了昨天中午的一顿中餐和后来 库斯科 的一顿中餐,其他就都是吃的当地餐了,这让我这个吃货很满意。

我们来到 纳斯卡 机场,乘坐12人座的小飞机在空中见证了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 纳斯卡 地画。它们散布在方圆250平方公里的沙地上,泛美公路从其中横穿而过。据考证这些地画诞生于公元前200-到公元300年之间,距今已经有2000年历史。这些只有从空中俯瞰才能发现的图形,动辄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线条更是会绵延几公里长。它们是靠移开坚硬的黑色表层石块,露出下面的沙土而创造出来的。但是谁制造了它们,为何而造,至今无解。和世纪烛台一样的原因,没有风雨的干扰侵蚀,这些线条静静地沉睡在这片大地上。
1939年 美国 科学家保罗在研究 秘鲁 的古农田灌溉系统时发现了 纳斯卡 地画,两年后他回国,将这个项目交给一位 德国 数学家 玛利亚 ·赖歇继续研究, 玛利亚 在 纳斯卡 地画上花费了五十多年的时间,长年的研究使她双目失明,直到1998年(95岁)去世,一生未婚。由于她不懈的努力, 纳斯卡 地画在1994年被联合国评为人类文化遗产。 纳斯卡 当地为她立了一块纪念碑,在她去世后, 秘鲁 政府为她举行了隆重的国葬,授予她 秘鲁 荣誉公民的称号。
不得不说一句,因为小飞机是盘旋飞行,为了让大家更清楚的观看,还不时地倾斜机身,因此大部分人都不同程度的晕机了,好在午饭时听导游的话没敢多吃,看到最后的时候,我已经在心里祈求快点结束了。

纳斯卡
纳斯卡
纳斯卡
纳斯卡
纳斯卡
纳斯卡
纳斯卡
纳斯卡
纳斯卡
纳斯卡
纳斯卡
纳斯卡

结束之后我们乘大巴返回 利马 ,因为明天一早就要飞往 库斯科 ,开始探寻 马丘比丘 的徒步之旅了。
今晚宿 利马 喜来登酒店。
这一天,又是船,又是飞机,又是车的,够劲。

第三天:

早上4:00起床,这个时间酒店居然为我们开了早餐,真是贴心。5:00出发前往 利马 机场,准备飞往 库斯科 。
8:10起飞,9:45降落在库斯克机场。这里海拔3310米,因为短时间内的海拔陡然升高,不少团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在机场出口处,机场为落地的旅客们贴心的准备了古柯叶,来缓解大家的高原反应。

秘鲁利马机场
库斯科机场
库斯科机场

库斯科 是古印加帝国的首都, 西班牙 殖民者为了从精神上统治当地居民,又建了很多教堂,因此存留有大量的历史遗迹,被评为联合国世界遗产地。
我们入住的 库斯科 华美达酒店(Costa del Sol Ramada Cusco)是由一家修道院改建而成,因此建筑很有特色。

库斯科华美达酒店
库斯科华美达酒店
库斯科华美达酒店
库斯科华美达酒店

为了让大家适应高原海拔,今天安排在 库斯科 古城参观一天。
公元1200年前后,国王曼科·卡帕克遵循他父亲太阳神的指示,从 的的喀喀湖 迁都这里,建成雄伟华丽的 库斯科 城,并以这里为中心,建立了庞大的印加帝国(印加意为“太阳的子孙”),创造了印加文化。
库斯科 古城依照美洲狮的形状而建。头部是位于安第斯山脉上的萨克 萨瓦 曼神庙,中部是印加王宫,贵族的住宅在美洲豹的尾部,其轮廓依稀可见。说白了就是城里是王公贵族们居住的地方,越往山上居住的人越贫穷。
整个古城建筑保持着混杂的建筑风格,街道仍然保持着原来石头铺砌的状态,被来往人流车马摩擦过 的这些石砖在阳光下闪着熠熠的 光泽 ,仿佛水波一样。一脚踏进古城,就像穿越到了过去。

库斯科
库斯科
库斯科
库斯科

阿尔马斯广场上的拉康帕尼亚教堂建于1550年,修建历时100年。建教堂用的石头来自附近的一个印加军事要塞萨克塞瓦曼。里面真可以说是金碧辉煌,圣坛和神像上可谓全身披金戴银,让我马上想到了咱们寺庙里的 菩萨 们的金身塑像。加上使用了非常多的镜子作为装饰,更显得熠熠生辉。这个教堂的规模很大,里面分了好几个大厅,和我见过的其他教堂不同,倒很类似佛教的庙宇,一个大殿连着一个大殿。
除了供奉圣主还供奉了很多圣徒。最有名的当属挂在墙壁上的一幅《最后的晚餐》的巨幅油画,有名不是因为绘者,而是因为画面中盘子里盛放的晚餐有一只当地的美食:烤豚鼠。这也是宗教本土化的表现之一吧。
除了大量使用金银,也采用了大量的红木,那些作为立柱和基座的红木雕刻十分精美,因为教堂内部严禁拍照,所以也没有“真相“给大家看了。

武器广场
武器广场
武器广场

中饭在 库斯科 的一家中餐馆,可以说是非常地道的川菜。
西班牙 人企图彻底摧毁印加人的宗教信仰,因此将圣多明哥教堂建在了印加人的太阳神庙上(很多教堂都是建在印加人的神庙或金字塔上)。事实证明这招确实管用,原来印加人信仰太阳神教,慢慢地,现在 秘鲁 国内95%的人都信仰天主教了。 
西班牙 人揭去了贴在原来石头外墙上的金箔,掠夺走了曾经的黄金广场上的所有黄金雕像,将原来的石墙粉刷掩盖后画上了天主教的宗教图案,慢慢地人们忘记了神庙的存在,直到后来这些壁画剥落才露出了里面的石墙,政府在做了恢复原貌的工作后才得以让原来的神庙重见天日。
这些石墙的建造工艺相当先进,全部用人工打磨后堆砌而成,没有水泥砂浆的灌注,石缝间连菲薄的刀片都塞不进去。在石块之间他们大量采用了类似 中国 古代的榫卯结构来构筑,全靠手工打磨,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印加人在建筑神庙、皇宫这些重要的建筑时才会采用这样的复杂精细工艺,想想也是,都按这个规格建,估计防御工事还没盖好,敌人就都打进来了。

圣多明戈教堂
圣多明戈教堂
圣多明戈教堂
圣多明戈教堂
圣多明戈教堂
圣多明戈教堂
圣多明戈教堂

在教堂的墙壁上有两幅非常重要的画,它们所描绘的是当时古印加帝国的道路系统和所有重要的城镇,对应着天上的星辰。(注意看,那些线条上的小点的位置正是下面星云图上星星的位置。) 库斯科 在克丘亚(也译为盖丘亚)语中意为“肚脐”,图中所有的道路都是以 库斯科 为中心放射开去的,这些道路实现了王族对疆域的统治。印加帝国的道路系统加起来有32000公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印加古道和沿海的一条道路。这两条主路中间又有两条岔路连接它们。这次徒步的道路是在宗教上很重要的,因为 马丘比丘 被考证为重要的祭祀场所。
秘鲁 的疆域在最强盛的时候达到300万平方公里,北到 厄瓜多尔 ,南到 智利 ,还包含 玻利维亚 的一部分,当年曾达到1600万人口。
不得不说,挺神奇的。古人根据天象来决定各种活动的习惯看来世界各国都相同啊。

圣多明戈教堂
圣多明戈教堂

在距离古城1.5公里的山上,有一座印加军事要塞萨克塞瓦曼。萨克塞瓦曼意为“山鹰”。这座堡垒占地4平方公里,海拔3600米,是 库斯科 的四座卫城之一,也是留存最完整的一座,当年为守卫都城而建。同时,它也是 秘鲁 境内最大的一座太阳神庙。
现在,每年6月24日会在这里举行太阳神"因蒂· 拉伊 米"(或称"因蒂普· 拉伊 米")庆典,以重现昔日印加人祭祀太阳神的情形。 另外还会举行称为"瓦拉库"(Huaracu)的成人礼。此项典礼原是古代印加王考察王子的典礼,现在则由 库斯科 的中小学生参与表演。
我们现在看到的遗迹只是当年1/5的规模大小,饶是如此,高大的石墙依然让人升起敬畏之心。
登上萨克塞瓦曼的最高处,正是最佳的俯瞰整个 库斯科 城的地点。我突然想起 不丹 的 廷布 ,它们都是深藏大山深处的都市,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养育着一方人民。

萨克赛瓦曼
萨克赛瓦曼
萨克赛瓦曼
萨克赛瓦曼
萨克赛瓦曼


离萨克塞瓦曼不远的山上可以看见伫立着一尊很高的白色耶稣雕像,那是曾在二战时期到 秘鲁 避难的犹太人于1945年送给当年庇护他们的 库斯科 人的。
返回的途中,我们在一家羊驼绒制品的手工作坊处停下,听了作坊里的本地人讲解,我买了第一件此行的纪念品——一条柔然的羊驼绒围巾。

萨克赛瓦曼

到达酒店时,天已经擦黑了。领队说我们的徒步向导要来给我们开个说明会,于是大家都在酒店吧台旁的沙发区坐下。这时沙发区旁边的壁炉已经生起了暖暖的火,酷爱篝火的我一屁股坐在壁炉旁。但是我真的忘记了这里是高原,火会迅速消耗掉周围的氧气。本来毫无高原反应的我,慢慢觉得头昏昏沉沉起来,而且越来越难受,到说明会结束的时候我都有些呼吸困难的感觉了。这时才突然意识到我高反了!我迅速回房间躺到床上,让自己进入睡眠,还好,睡了两个小时后醒来,感觉已经缓解了大半。起来洗漱毕,收拾好后面几天要带的东西,分出寄存在酒店的行李和交给挑夫背的软包,接着去睡觉修复。

库斯科华美达酒店

第四天:

早上4:40酒店已经有早餐供应了,吃完饭6:00大家准时出发,坐车前往配置我们这次徒步所用的装配处。经过一个晚上的修复,我已经满血复活了。
当我们的车停到雄鹰旅行社(这次 秘鲁 行的地接服务商)的装配处院内时,看到地上放置的准备要装车的那些大包,所有人都惊呆了,谁都没有想到为我们全程服务的后勤装备会有这么多。向导解释说,因为接下来的4天,沿途都没有可以补给的地方,所以这些天的饮食材料都要从这里准备了背上去。
这里顺便说一下印加古道的徒步要求。 秘鲁 政府是严禁个人单独进入印加古道区域的,必须配备有资质的的服务商,这一点和 不丹 一样。所有徒步者必须配备背夫和向导,只是丰俭由人。我们配备的是比较标准的服务,10个人的徒步队伍配备了17个人的背夫团队,包括两名向导。每天进入印加古道的人数上限是500人,但其实刨除了这些服务人员以后,真正能进入的也就200人左右。

装车完毕,我们直奔徒步的起点奥扬泰坦博小镇。2个小时后,我们见到了这个 秘鲁 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小镇。
向导说为了保护印加古道,政府是不允许徒步者携带没有橡胶套的登山杖进入的,所以没有的要在这里购买。他还向大家推荐了一种可以帮助缓解在登山中可能产生的高原反应的一种喷剂,大家戏称之为“印度 神油”。事实证明,这个东西后来确实帮了几位高反比较严重的团友大忙。
小镇海拔2792米,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两旁的山上有一些堡垒遗迹。这里的地势易守难攻。因为旅游业的开发,这里家家户户都做着相关的生意。中心广场上停了一溜的电动三轮车,看来是小镇主要的交通工具。有一辆改装的厢式货车引起了大家的兴趣,那是一家流动的牙医诊所,有不少人正围在诊桌前。
小镇拥有设计完善的水源系统,从山上引下的泉水,按高低从水渠中依次流过每家每户门前,流动的水渠成了小镇的一条风景线。我在路边买了一杯藜麦粥喝,淡淡的甜味,喝起来有些像小米粥。

奥扬泰坦博
奥扬泰坦博
奥扬泰坦博
奥扬泰坦博
奥扬泰坦博
奥扬泰坦博
奥扬泰坦博
奥扬泰坦博

向导招呼大家上车,车将要出小镇的时候,忽然见路旁站着一位印加祭司打扮的壮汉,仿佛提示我们前方就是古印加的神圣领地了,好有带入感。

奥扬泰坦博

到达KM82的起点处,大家各自背上了登山包,准备开始真正的徒步之旅。
检查站就建在一座桥边,真正是一夫当关。这里查得非常严格,护照、徒步许可证一个都不能少。我们的领队说他看了一下登记本,今天进入印加古道的,我们是唯一一个 亚洲 人团队。

印加古道起点KM82
印加古道起点KM82
印加古道起点KM82
印加古道起点KM82

这是我们这四天的徒步线路图。 

印加古道

今天的行程是4天中最短的一天,只有12公里。向导说是为了让大家先适应一下。
纬度的不同,使这里主要植被也不同。虽然也是高原,气温较低,但山间却生长了大量的热带植物:仙人掌、龙舌兰、空气凤梨随处可见。这里可是龙舌兰的老家,当地人用它制作麻绳、肥皂,甚至可以用来洗头(但会导致脱发),同时它也是闻名世界的龙舌兰酒的原料。

印加古道起点KM82
印加古道起点KM82

行不多远就看到了第一个印加遗址,在乌鲁班巴河的对岸,向导说那曾经是以前的谷仓,用来存放粮食,作为印加古道的重要补给。

印加古道

两个半小时后,向导引领大家走到一处悬崖边,示意我们往下看。只见山下是一处规模浩大的建筑遗址群,坐落在一片梯田之上。他说这里称作加达巴达(Patallacta),意为“高处的城镇”,也是 美国 人海勒姆· 宾厄姆 发现的。他在发现 马丘比丘 的4年后发现这里,当时发现时只有上面暴露在外,下面台阶部分被山上的落石和灌木丛所掩盖。但他当时并未重视,也没有做深入的考察就离开了。1972年一个英国 人来这里重新进行了发掘整理,当他发现了8具木乃伊时,立刻着手深入勘察,后来把整个遗址分为四个区域:居住区、种植区、宗教区和丧葬区。这个地方相当于一个检查站,位于两个山谷之间,是用来确保未经检查的人不会进入山谷,前往 马丘比丘 。
在加达巴达对面的山坡上建有一个瞭望台,可以监视过往行人,它们之间通过银制镜子的反光来传递信息。
所有印加遗址在建造选址时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定会建在水源边上,便于取水,可供长期驻守;一定建在险要位置,可攻可守。

印加遗迹Patallacta
印加遗迹Patallacta

从这里前行20分钟,我们就到达了此程的第一个用餐地点。先我们一步的背夫们搭起了用餐的帐篷,支起了餐桌,竟然还铺上了台布,整齐地摆放着一套套餐具,俨然用正餐的架势。要知道这可是在山上,在徒步路上!帐篷旁是备好的洗手水,洗完手还有人递过来一杯补充能量的印加可乐,简直太惊喜、太意外了。最意外的是午餐,汤、 沙拉 、主餐,一道都不少,竟然还有饭后甜点!立刻感觉到我们后勤团队的伟大,这服务,真不是盖的!
为了对得起他们的辛苦,我努力地把所有餐品都吃光了,好撑。结果在午饭后的徒步中,胃里很不舒服,后来再吃饭时,我还是选择了量力而为。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一路不时看见有人居的痕迹,这是长居于此的当地土著部落居民。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我们偶尔为之的徒步路正是他们每天的必经之路。旅行,就是体验别人的生活。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午饭后两个多小时,我们就到达了今晚的宿营地Hatunchaca,这里海拔2954米。
除了像中午一样的用餐帐篷外,旁边的空地上还搭了一排黄色的宿营帐篷,每个帐篷门口都放了两个盛了水的水盆,那是给我们洗漱准备的。营地中央铺了一块大的地垫,上面放着我们每个人交给背夫背的软包。看来今天的行程就这么愉快的结束了。
大家把各自的东西放到分配好的宿营帐篷内,我和同住的室友一起在防潮气垫上做瑜伽修复,祛除一天徒步的疲劳。晚餐时,大家一边享用着团队大厨的美食,一边聊着天,开着玩笑,简直觉得这个徒步太轻松了嘛。
因为是在山上宿营,照明肯定是没有的,明天又要6点就出发,所以大家8点就散了,各回帐篷休息。我一向在帐篷里都睡不着,这一次也没有例外。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第五天:

5:30起床,6:00吃饭,6:40出发。今天是行程里最难的一天,要先上升1300米,然后再下降700米,虽然总行程只有11公里,但平均坡度30度就决定了它的难度,何况是在海拔2900米-4200米之间行进。
一出营地,连续的上坡马上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十几分钟过后我就开始呼哧气喘的,脚下逐渐慢了下来,明显感觉到腿上的力气消失的好快。抬头往上望去,看不见头的上山路不断向上延伸着,就是拐过山不见了,另一段又会出现在旁边更高的山上。
贴身的衣服不一会就全部汗湿了,但是我知道越往海拔高处走会越冷,所以并不敢脱掉外套。山风吹来从脖领子处直钻进去,汗湿的地方立刻觉得冰凉彻骨,我索性把拉链高高拉起,高原上最忌讳感冒,还是小心为妙。
一个半小时后到达了一处开阔地,不少徒步者在此休息,我也停下来调整。回头向来处望去,已经看不见昨晚的营地了。远山青黛,沐浴在晨光中,与近旁的山峰形成光影的对比,十分美妙。
再往上的路穿行在丛林之中,不时会有溪水从路旁奔流而下,丛林树木的树干、枝杈上大多长满了青苔和树挂。山上小咬众多,总是围着人打转,喷了驱赶蚊虫的药水似乎也无济于事。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我和脚程差不多的团友搭伴前行,基本上上个十几级台阶就要歇上一歇,不然狂跳的心脏就会蹦出来了。我们每个人只不过背随身要用到的水、药品和衣服,也就最多5公斤,而我们的背夫却要背20-25公斤的大包和我们走一样的路,还要在我们到达之前赶到,为我们做好各种准备。除了佩服还是佩服,果然是术业有专攻啊。
走得慢自然有慢的好处,就可以有时间欣赏沿路的风景。充足的水源和阳光使这里的植物都生长的十分繁茂,路边总会遇到不知名的花,各种鸟叫声不绝于耳,偶尔还看见山鹰在天空盘旋的身影。这些都是大自然对徒步者的奖赏吧,不身临其境,是看不到这些美景的。
再两个半小时后,到达海拔3700米的Llulluchapampa露营地吃午餐。一上午4个小时的大强度体力消耗,我决定吃下所有的餐食,并且在之后的路程中启用我背了一天半的登山杖。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登山杖真是帮了我大忙,饭后爬升高度200米的石阶路,全靠了它,我才一点一点爬了上来。有意思的是,这200米之后,我就像小时候跑800米过了极点一样,力气慢慢回到了身上。一直到到达4224米的Dead women山口,我已经没有那种累到脱力的感觉了。
领队和三个年轻团友领先我们半个小时到达,体力真好啊。我们还看到一位已经73岁高龄的外国老太太也靠自己的力量走了上来,不知道我到了这个年纪,还能不能有这样好的身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从这里开始是持续向下两个小时的下山路。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我是最触头走下山台阶的,尤其是这种又窄又陡的石阶。因为我以前徒步时伤过膝盖,所以很担心这么长的下山路会让我旧伤复发。团里那几位脚程快的,一溜烟就不见了人影,连和我搭伴上来的一位也是脚下如飞的走了。安全第一,我还是慢慢走吧。
两个小时后到达今晚的宿营地,海拔3600米的Pacaymayo。我赶紧钻进帐篷做瑜伽修复,希望明天膝盖不要闹事。
在营地入口处看到了蜂鸟,可惜飞得太快,拍不到。
今天居然有热水供应,可以让我在帐篷里简单擦洗后换了汗湿的衣服,简直太贴心。晚餐一如既往的好吃,这一顿所有人都破天荒地吃光了,确实今天消耗太大。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第六天:

5:30起床,6:00吃饭,6:30出发。今天的行程16公里,是4天中最长的一天,但相对昨天要轻松很多,而且今天会穿越云雾森林,景致会更美。
吃罢早饭,回身看见营地正对面的山坳里涌起一团团的白雾,慢慢向上升腾伸展。此时金色的阳光正从峰顶向下移动着,远处的雪顶若隐若现,云团如哈达一般缠绕。我不禁看呆了,突然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一开始出发还有一段上坡路要走,不过有了昨天的经历,今天似乎没那么吃力了。半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一处圆形的印加遗址Runkurakay。向导说,这里曾是用来囤积粮食的粮仓,供 马丘比丘 和临近驿站使用。
此时云雾已经在山间弥漫开来,渐渐看不见了对面和周围的山峰。此时若从对面看过来,我们也是包裹在白云之中的神仙啦。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继续向上攀爬,每每听到身后响起印加歌曲的声音,就知道是背夫们上来了,忙闪到一边为他们让开道路。背夫们身上通常都会带3样东西:水杯、古柯叶和手机。水杯自不必说,古柯叶是他们保持体力必不可少的东西,一路都会零星嚼食,手机则是他们用来播放当地歌曲的,我还看见有人在语音通话,真不知道在这信号隔绝的大山之中,他们是如何能通话的。自进山以来,大家的手机就都只能拍照和看时间用了。
向导告诉我们, 库斯科 每过几年就会举办一次印加古道的跑步比赛(类似山地马拉松),几乎所有 库斯科 的善跑者和各个公司的背夫们都会去参加,上一届比赛是在三年前,当时的冠军跑完全程只用了3个半小时,而当年的亚军正是他本人,用时3小时45分。哇哦,原来我们的向导是飞毛腿!要知道全长43公里的山路,海拔2600-4200的高度变化,我们可是要走三天半的路啊,人家不到4个小时跑完,啧啧啧,什么概念!
向导说这是古印加的传统,以前传递信息全靠跑腿口传,而为了保证讯息不走样,这个任务是由各个部落的酋长来胜任的。脚程快、口齿伶俐的自然会博得国王的青睐,因此能胜任这个任务就成了年轻人的追求。我脑补了一下当时的场景,崇山峻岭之中,飞奔着一位强壮的青年,真是风一样的男子。
到达海拔3950米的Runkurakay Pass,这里是全程第二高点,翻过去就开始下坡了。我在山口的一块大石上,看到了这个标记,可惜不懂什么意思。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一路坦途,轻松的旅程总是让人忍不住这里拍拍,那里拍拍。昨天没顾上拍的各种美丽花草,今天统统把它们装进手机里。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下面这个花看起来不错,却是奇臭无比的,我看见它就赶紧屏住呼吸。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从垭口下来一个小时走到一处有近乎70度的石阶向上延伸的地方,旁边有块牌子写着“Sayacmarca”,克丘亚语意为“不可触碰的城镇”。本着一处也不能落下的原则,我将背包放在石阶下,手脚并用爬了上去。还好上来了,好大一座遗址。这个地势,绝对的一夫当关啊。从这里向对面俯瞰,也有一处小的遗址,这两个应该是一体的,小的大概是个哨所。
中间有几处石墙在石块上开了光滑的圆洞,向导说,这里是祭司用来观天象的地方,因为他的身份尊贵,所以他居住的房子是装有木门的,那些圆洞就是木石结合的地方。祭坛的背后有一块高大的石头,上面隐约有个人形的图案,我查了别资料上说那是印加人雕刻的RUNNER的形象,这倒是应了向导关于跑步传递信息的说法。

印加遗迹Sayacmarca
印加遗迹Sayacmarca
印加遗迹Sayacmarca
印加遗迹Sayacmarca

两个半小时后,我们到达了午餐营地。这里视野十分开阔,用心的后勤团队将餐巾纸折成天鹅的形状摆在桌上,还没开餐就让人心情大美。
营地旁有两只羊驼在悠闲地吃草,其中一只黑大个蹿上一块平坦的土台昂然而立,我跑过去想近距离的拍照,谁知道人家旁若无人的抬腿就尿,宣示了它的领地权。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午饭后继续向下走,在海拔3613米处有个印加遗址Phuyupatamarca,克丘亚语含义为“白云之上的城镇”。是1915年海勒姆· 宾厄姆 在第二次远征时从 马丘比丘 走过来时发现的。但当时并没有引起他的重视,只作了短暂停留后就走了。后来经 秘鲁 本地的考古学家研究认为,Sayacmarca和Phuyupatamarca这两个遗址是很重要的,应该是当年做行政管理所用。在这两个遗址中,最高的部分都是祭司用来观察天象所用,用来决定这一片土地上的居民所用的农时和节庆的日期。
这两个遗址中的一个一个阶梯状的水池是当时印加人在前往 马丘比丘 前用来洗脸的地方,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净化灵魂。
印加的这些遗址都选择建造在山体的大块岩石上,顺山势而为,很好地避免了地震对建筑的破坏。

印加遗迹Phuyupatamarca
印加遗迹Phuyupatamarca
印加遗迹Phuyupatamarca

再向下的是2800米的遗址,在2000米处还有一个。在不同海拔高度所种植的农作物是不同的。3600处种的就是土豆和藜麦,2800米处种植的是各种玉米,2000米处中的就是各种水果和可可豆等经济作物。不同地方有不同的作物产出。
从这里开始到下个遗址Intipata之间的道路是印加古道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段,考古专家认为至少80%是原始存留的。
越往下走越能感觉到植被的不同,湿度逐渐在加大,植物群落也从灌木、仙人掌们变成丰富的蕨类植物、竹子和高大的乔木。远眺而望,能看见奔流在山谷间的乌鲁班巴河,天空的云朵将身影投射在群山之上,斑斑驳驳的。这一段路大概走了2小时15分钟左右。
Intipata是一片梯田遗迹,这里应该就是粮食主产区了。印加人的梯田是十分讲究的,外面以一定角度垒砌石头围墙,最下面填上大石块和砾石,然后是一层砂土,最上面一层才是肥沃的泥土。这种方式保证了在大降水量的情况下梯田不会积水也不会被冲毁,当水被慢慢渗入地下,山体不会受到侵蚀而发生垮塌,真是非常聪明的工艺。 马丘比丘 也是同样的做法,以梯田的建造来稳固山体,从而保证了这座天空之城的常年稳固。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遗迹Intipata
印加遗迹Intipata
印加遗迹Intipata
印加遗迹Intipata
印加遗迹Intipata

从这里再向下走15分钟就到了今天的宿营地Winay Wayna,海拔2650米。
因为一天都在下坡,我的膝盖旧伤复发了,撕裂般疼痛,这会儿开始万般后悔没有带护膝出来。 好心的团友给了我一种贴剂,希望贴过后,不要影响明天的行程。当然瑜伽修复还是要做的,这一路靠着它,除了膝盖的伤,我都没有腿疼过。
晚餐时,很意外的团队大厨给我们做了一个蛋糕。蛋糕啊,高山之上,他是怎么变出来的。向导说今天晚上是后勤团队和我们告别的时候,因为明天他们把我们的东西背到 马丘比丘 以后就坐火车走了,见不到面了。大家都站到帐篷外,在漫天的星光下惜惜话别,场面一度十分感人。下面这张照片里左边就是我们的飞毛腿向导。中间是我们的大厨,照片是团友王志伟拍的(我当时没带手机)。
真的好快啊,明天我就要见到你了, 马丘比丘 !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第七天:

4:00起床,4:30吃饭,5:00出发。这个营地旁有进入 马丘比丘 的最后一个检查站,5:30开门,所以整个营地的所有徒步团队都在这里排队等候。
我们需要在7点以前赶到太阳门,这样就可以看见阳光从太阳门照进 马丘比丘 的奇景。因此向导今天带队的脚程比前几天都要快,我今天膝盖已经好了很多,但仍然疼。想着怎么也不能拖累团队,只好尽力跟随。
天逐渐亮起来,眼见山间雾气蒸腾,什么也看不见,向导说今天很可能看不到太阳了。到达太阳门时,浓重的雾气包裹了一切,被向导言中了。
太阳门,是古印加祭司用来计算天时所用的场所。每年6月22日,太阳会从太阳门准确的照进 马丘比丘的太阳神庙,这意味着一年冬季的开始;同样的12月22日,意味着夏季开始。这里也是从印加古道进入马丘比丘 的最后一道关口。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印加古道

从太阳门向下,很快我们就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 马丘比丘 。
虽然之前已经无数次在图片上、视频上看到过,但见到她真容的那一刻,依然是令人激动和震撼的。前往 马丘比丘 本来也可以选择坐旅游观光小火车到达的方式,但我仍然选择了用最原始的徒步方式,来拜见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类遗迹,一个神圣的文明所在。一切都是值得的。
马丘比丘 也是控制游客人数的,全天最多接纳2500人进入。也就是说只有8%的人是徒步而来。
同行的团友有6个去爬旁边的华纳比丘山了,我和另外三位分头去参观 马丘比丘 。整个 马丘比丘 的参观路线是单向的,而且很有规划,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来避免了游客走冤枉路,二来也方便了管理和对文物的保护。 马丘比丘 内没有设计厕所,就是为了限制游客的游览时间,而且一旦顺着单行道走出出口就不能再回头进去了。这些科学的方法,国内也该学上一学。
1983年, 马丘比丘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遗产,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之一。关于 马丘比丘 的介绍,网上的资料大把大把的,我着这里放上一个我认为非常详尽的视频网址,大家可以去看看,基本就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了。

目前当年在 马丘比丘 发现的大量文物都被运到了 美国 耶鲁大学保存,当 秘鲁 政府希望要回这批文物时却被耶鲁大学拒绝了,理由是 秘鲁 现在没有良好的保存条件。真是让人不禁呵呵了。
现在我们看到的遗址是经过大量整理挖掘之后,加上20-30%的人工修复部分以后呈现的。
羊驼是 秘鲁 的国兽,也是古印加常用来祭祀的动物,我们在 马丘比丘 见到了两群不同的羊驼,都是自然的放养,也不怕人。羊驼没有什么攻击性,顶多急了会吐口水。,我就亲眼看见一只羊驼朝企图和她合影的游客吐口水。
站在这个巨大的石 头城 市之中,远望环抱的群山和蜿蜒在山脚下的乌鲁班巴河,会让人产生特别强烈的拥抱阳光的愿望。虽然对于 马丘比丘 的功能尚无定论,但我更愿意相信这里是整个帝国的祭祀中心。选定这么特殊的地理位置,做了这么精妙的规划设计,一定是为了发挥非常特殊的作用的。

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 游客中心旁边的自助餐厅非常不错,餐品种类繁多,而且品质也很不错。我们正在用餐时,走进来三个印加人打扮的乐手,在餐桌旁用传统的印加乐器演奏,非常好听,我马上买了他们自己制作的音乐光盘。

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
马丘比丘

餐毕,排队乘坐游客中心的大巴下山,入驻山下的热水镇Inkaterra Machu Picchu Pueblo Hotel生态酒店。
这个酒店简直结结实实惊艳了隔绝人间4天的我们,看样子今晚我终于可以睡上一觉了。

热水镇Inkaterra Machu Picchu Pueblo Hotel生态酒店
热水镇Inkaterra Machu Picchu Pueblo Hotel生态酒店
热水镇Inkaterra Machu Picchu Pueblo Hotel生态酒店
热水镇Inkaterra Machu Picchu Pueblo Hotel生态酒店
热水镇Inkaterra Machu Picchu Pueblo Hotel生态酒店
热水镇Inkaterra Machu Picchu Pueblo Hotel生态酒店
热水镇Inkaterra Machu Picchu Pueblo Hotel生态酒店
热水镇Inkaterra Machu Picchu Pueblo Hotel生态酒店
热水镇Inkaterra Machu Picchu Pueblo Hotel生态酒店
热水镇Inkaterra Machu Picchu Pueblo Hotel生态酒店
热水镇Inkaterra Machu Picchu Pueblo Hotel生态酒店
热水镇Inkaterra Machu Picchu Pueblo Hotel生态酒店

第八天:

一夜好眠,清晨6点就醒了。吃过早餐,我和几个团友相约去酒店的植物园看兰花。逛了近两个小时,收获真大啊。

热水镇Inkaterra Machu Picchu Pueblo Hotel生态酒店
热水镇Inkaterra Machu Picchu Pueblo Hotel生态酒店
热水镇Inkaterra Machu Picchu Pueblo Hotel生态酒店
热水镇Inkaterra Machu Picchu Pueblo Hotel生态酒店
热水镇Inkaterra Machu Picchu Pueblo Hotel生态酒店
热水镇Inkaterra Machu Picchu Pueblo Hotel生态酒店
热水镇Inkaterra Machu Picchu Pueblo Hotel生态酒店
热水镇Inkaterra Machu Picchu Pueblo Hotel生态酒店
热水镇Inkaterra Machu Picchu Pueblo Hotel生态酒店
热水镇Inkaterra Machu Picchu Pueblo Hotel生态酒店
热水镇Inkaterra Machu Picchu Pueblo Hotel生态酒店
热水镇Inkaterra Machu Picchu Pueblo Hotel生态酒店
热水镇Inkaterra Machu Picchu Pueblo Hotel生态酒店
热水镇Inkaterra Machu Picchu Pueblo Hotel生态酒店
热水镇Inkaterra Machu Picchu Pueblo Hotel生态酒店

热水镇很小,酒店离火车站步行10分钟就到了。我们乘坐的是专门的观光号,连车顶都开着天窗,可以让旅客更好的观光沿途风景。车厢每两排对坐的中间小桌上还铺着餐布,摆放着餐具。上车没多久,列车员就开始发放餐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但是真的很好吃(稍咸了点)。
吃完东西,一个列车员换了小丑的衣服出来在车厢过道上载歌载舞逗大家开心,然后另外两个列车员又开始羊驼绒制品的时装走秀,一套衣服一套衣服的换。真心不容易啊。我看中了一件蓝色的披肩和一件男士套头衫,顺手买下。
车窗外的风景真心不如我们徒步路上看到的风景,大概我这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心理吧,哈哈。

我们在奥扬泰坦博小镇下了车,从这里坐大巴前往彩虹之地钦切罗(Chinchero)小镇上一家名为“泥房子”的餐厅用餐。别看这家外表和名字一样不起眼的小店,可是曾经连续3年获得猫途鹰“旅行者之选”奖项的店呢。一试之下,果然美味。也不枉我们驱车一个多小时专程前来。

钦切罗泥房子餐厅
钦切罗泥房子餐厅
钦切罗泥房子餐厅
钦切罗泥房子餐厅
钦切罗泥房子餐厅
钦切罗泥房子餐厅
钦切罗泥房子餐厅
钦切罗泥房子餐厅

来的路上经过一处世界闻名的悬空而设的酒店——胶囊酒店。这个酒店整个挂在悬崖峭壁之上,两间客房和一间餐厅。入住者必须顺山下的攀爬装置才能到达。放个视频链接你们看看。
https://www.ixigua.com/i6308272738767208962/?utm_source=toutiao&utm_...

吃完饭我们乘车返回 库斯科 ,一路无话,辛苦了几天的团友们都在车上沉沉睡去。到 库斯科 已经天黑了,我们仍然入驻到达 库斯科 时入住的那个酒店,只是换了更大的房间。
晚餐选择品尝了一下羊驼肉,有点像牛肉,又有点像猪肉,还好没有膻味。

第九天:

早上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导游带我们去了当地的菜市场。我一直认为逛当地菜市场才是真正了解当地生活的正确姿势。
据说 秘鲁 是土豆王国,有3500种之多,真正大量种植和食用的也有六七十种。我们在菜场看到了十多种已经很咋舌了。门口有位大妈卖一种当地饮料,用菠萝、芦荟和当地的一些植物混合煮成,据说有洗肾的作用。我看着那些貌似没洗干净的杯子犹豫了下,还是没抗拒住一个吃货的欲望尝了一杯,味道很柔和,清甜微稠。市场里没见过的东西太多,果真是到了别的国。
到这就要买买买,虽然只给了大家半个小时,我还是收获满满的出来了。

库斯科
库斯科
库斯科
库斯科
库斯科
库斯科
库斯科

上午要带我们去参观一个羊驼养殖基地,要和那些可爱的神兽们亲密接触了。
在 秘鲁 常见的羊驼有六种,它们的毛的品级也不同。最好的是 秘鲁 国旗上印的一种野生羊驼Vicuna。它的毛制品是 秘鲁 的国宝级产品,每一件Vicuna制品都会有一张专属的证书。 秘鲁 政府每年集中剪采一次,平时都是野生放养的。
而我们经常说的“草泥马”则是其中的Alpaca Huacaya,这也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羊驼品种。还有一种长毛的Alpaca Suri,是仅次于Vicuna的品级的,制品手感极好,近乎丝绸。但是数量很少,大部分都在南美, 美国 、 新西兰 等地只有非常少的数量。
在这个基地,可以看到从养殖、采毛、漂洗、纺线、染色、编织的全部工艺。所有的颜色都是从矿物、植物甚至某种虫子身上提取出来的,通过不同的配方、调和,几乎可以得到所有的色彩。
看来全世界人民对于美的追求都是一样的,世界各地的先人们都先后发明了差不多的方法。有的时候就觉得人越进化越倒退了,现在的人越来越懒得动脑子了,以至于先人的很多好东西都失传了,后来发明的也不见得比古人更先进,尤其在与自然和谐相处方面简直做的太差了。

库斯科
库斯科
库斯科
库斯科
库斯科
库斯科

下午有一些团友就要结束行程,从 库斯科 飞往 利马 ,然后离开 秘鲁 。本来我也是这样安排的,但是临行前一个月偶然知道了这个行程之后还有一个亚马逊雨林的探索行程,这我肯定不能放过啊,赶紧报名,还好赶上了,所以我留了下来,准备和另外的几位明天向雨林进发。
晚上,我们几个留下来的到 库斯科 在猫途鹰上排名第一的海鲜餐厅Barrio Ceviche seafood kitchen用餐,味 道真 的超棒,强烈推荐。

库斯科
库斯科
库斯科
库斯科
库斯科
库斯科

马丘比丘 之旅的这部分就告一段落了,如果你也想来看看这座失落的天空之城,我仍然建议能以徒步的方式进入,一定会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

徒步旅行装备:

一件抓绒衣、一件冲锋衣(可防雨)、4套以上快干衣裤(至少3件短袖)、遮阳帽、墨镜、薄型手套、一双防水防滑登山鞋(非高帮即可)、4双徒步袜、睡袋(至少可抗-5°C)、登山包(20升即可)、2只可伸缩登山杖(带橡胶头)、旅行水壶或水袋(2L)、雨衣(最好可罩背包)、护膝、强效防蚊液、防晒霜、头灯、、纸巾、湿巾、创可贴、抗高反药物、其他个人药物、一次性内裤、巧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