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评图VOL.12丨难得一见的大象奇特行为,2018国际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2019-01-17 | 作者:徐征泽 | Jerry

Jerry蜀黍新栏目——大师评图将每天分析一张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奖或者入围的精彩野生动物摄影作品,从拍摄故事、物种行为、器材参数、拍摄地资讯等方面给大家呈现照片背后的更多精彩内容。

俄罗斯堪察加的棕熊带着他的娃去捕鱼,被偷拍了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2018年NBP野生动物摄影比赛非洲组别的冠军作品,来自于美国摄影师Arby Lipman在纳米比亚骷髅海滩的纳米布沙漠所拍摄的非洲象照片。

难得一见的大象奇特行为,2018国际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非洲象小知识

非洲象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较广泛分布于非洲西部、中部、东部、南部的很多国家公园和保护区。

难得一见的大象奇特行为,2018国际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在2010年,科学家提出非洲象分为非洲草原象(African Bush Elephant)和非洲森林象(African Forest Elephant)两个独立物种,这次我们要分析的作品就属于前者,也是我们最常见到的。

而后者非洲森林象主要分布在刚果盆地一带,要比非洲草原象小一些,也因为其分布很小,所以我们一般就把African Bush Elephant直接叫做非洲象了。

难得一见的大象奇特行为,2018国际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关于另外一个叫法:非洲沙漠象Desert Elephant其实不是一个独立的物种或者非洲象的亚种,曾经我们去纳米比亚沙漠的时候,当地的自然向导介绍说这个叫做沙漠象,但是根据维基百科介绍,这个已经被科学家认定就是非洲草原象,并没有把这些适合在沙漠中栖息的非洲象单独列成一个亚种。

不过从当地自然向导对于这些适合在沙漠中生存的非洲象(尤其是在纳米布沙漠)的介绍来说,可以看到它们的一些特征,比如它们的脚掌更大,可以适合在沙地行走,同时它们的腿相比一般的非洲草原象要来的更长一些,使得它们可以走的更远,要知道在沙漠区域水源非常珍贵,对于它们来说,为了找到水源可能2-3天长途跋涉,所以合适的四肢走路就很重要了,当它们找到水源以后,可以一下子喝掉160升的水!

相比非洲草原象,它们体型要更小一些,象牙也小一些,有差不多1/3的母象不长象牙。我们当时在纳米比亚的颓废方丹就观赏拍摄过这些非洲沙漠象,小群生活,基本白天进食休息,晚上天气凉爽的时候可能会迁徙。

难得一见的大象奇特行为,2018国际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非洲象基本都有一个行为,那就是用鼻子卷起沙土喷撒在身上作为一层防护,主要是防止一些吸血昆虫叮咬,同时也可以起到稍微调节体温的作用。

所以经常看到在河边一些非洲象会把泥浆喷撒在身上,就是这个道理。而在沙漠区域,这些沙漠象主要的就是喷撒沙土,也是同样的行为和作用。


画面解读

首先拍摄角度很低,几乎是贴着地面拍摄,很有冲击力,可能是在掩体或者车上趴着拍摄的,因为NBP网站上没有太多获奖照片的故事,所以只能猜测。

其次摄影师把握捕捉到的这个瞬间非常动感,象鼻喷射出的沙土,喷射到背上扬起的沙土,以及喷撒到后部身体和尾巴上反弹回来的沙土,很有不同层次的效果,这些沙土的颗粒也很显示出力量感和速度感,虽然看上去动作不大,但是效果很强烈。

还有就是画面很简洁,背景干净,相对来说是散射光,没有特别的光影斑驳,很柔和温馨的画面。大象本身也是很休闲淡定,完全放松的样子,大象头部的轻松的感觉和身体上的沙土四射的动感场景也是很有趣的一种对比。还有就是画面很平衡,构图看上去很简单,但摄影师之所以挑选这张其实也有讲究,可以看到大象的眼睛、喷射沙土的象鼻,以及大象的尾巴,都在我们常规视觉最容易捕捉画面元素的黄金分割点上,所以很容易读懂这张照片,也很容易被抓眼球。


技术参数

拍摄器材:佳能1D X Mark II,400mm ƒ/2.8镜头,

拍摄参数:ISO 320,F3.2,1/640 秒


摄影TIPS

在野生动物摄影领域,拍摄参数并不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论或者喜欢的设置。照理说,这张照片应该是为了增加景深,光圈放小一点,同时为了凝固画面,速度应该是更快一点,比如F8、1/1200秒,那么肯定ISO就会上去很多,比如ISO 3200。

不知道当时摄影师是很有把握,为了ISO更低更细腻的画面和成像质量,或者对自己拍摄参数很有信心,还是说抓起来就拍摄也没有特别设置。不管如何,这张照片成功了,捕捉到了好的场景,用相机镜头语言给我们展现了大象的生活,这就足够了。

所以大家拍摄野生动物的时候,可以更多的去探讨野生动物的行为、生存环境,表现更多的故事性,参数的话只要不太差就好,比如太过曝或者速度不够导致画面虚等,也没有必要刻意去增加ISO,虽然现在相机和后期都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