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继续给大家介绍BBC纪录片《猎捕》第三集《捉迷藏》中的一幕:看统治亚马逊雨林天空的“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角雕也有稚嫩的时候。
《猎捕》是由BBC在 2015年推出的,记录了极地、雨林、沙漠、草原和海洋中各类捕食者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之策。影片用类似话剧似的场景,记录了不同捕食者和猎物之间的动态关系。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大卫·爱登堡爵士为影片配音,增色不少。节目共分为七集。我也会花较多的篇章讲述这部纪录片中各种动物不同的捕食策略。
我们为什么关注捕猎?
捕猎是自然界最具观赏性的行为之一,捕食者并非优势的一方,捕食者和猎物之间的身份往往会瞬间转换,在自然界中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第三集《捉迷藏》讲述的是在森林和丛林这样的复杂环境中,各种掠食者该如何调整捕食策略。森林覆盖了地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却生活着一半以上的生物。这里是地球物种的宝库,也是地球上自然环境最复杂的地方。丛林犹如一个绿色的迷宫,没有清晰的视野,没有追逐的空间,在这种地方捕食,就像一个捉迷藏的游戏,最关键的就是不被对方发现。
好了,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进入捕食者的世界。
先来介绍一下今天的主角——美洲角雕。
美洲角雕小知识
角雕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猛禽之一,身高几乎是人的一半,平均体长1米以上,翼展可达2米,爪子跟人的手掌一样大,指甲长达12厘米,在鸟类中抓握力最强,可达180公斤。它们是亚马逊雨林上空最强大的捕食者,各种猴子和树懒是它们的主要食物,它们也是巴拿马国鸟。而《黑猫警长》中的食猴鹰的原型是菲律宾的食猿雕,已经濒危了。
雨林的树冠层是一个开阔的捕猎场。
如果说美洲豹是亚马逊雨林地面的霸主,那么角雕凭借强有力的喙和大如熊爪的鹰爪,称霸雨林的树冠层。
猴子们在这里觅食水果和花朵,但它们仍有盲点。
角雕出击,无往而不利。
它们需要这些猎物来养育自己的后代。
由于体型巨大,角雕夫妇需要花上2年的时间,捕捉200只左右的猎物才能养大一只雏鸟,巨大的代价使它们的生育率一直不高。
即便体型接近成年,幼年角雕也需要长时间磨炼捕食技巧和力量,才能适应丛林生活。
这个时候,行动缓慢的三趾树懒也许是个不错的练习对象。看上去慢吞吞的树懒肯定难逃角雕的利爪。
但万事皆有例外,树懒给予角雕坚决的反击,虽然这样的反击在我们看上去不过是隔靴搔痒。
经验不足的幼鸟就这样放走了到手的猎物,但它的好日子也快到头了。
角雕父母会赶走即将成年的幼鸟,为下一个繁殖周期做准备。它们甚至会杀死迟迟不愿离去的幼鸟,因为自然界不会允许没有生存能力的动物生存下去。
赵老师说:
角雕父母也明白,气力需要打熬,技巧需要磨练,但父母的庇护不会无休无止,所有的生命都要独自面对自然界的残酷。曾几何时,人类也是如此,但我们却逐渐演化成了唯一会溺爱后代的生物。生活依赖、精神巨婴、一无是处,爱的泛滥其实对我们这个物种并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