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评图VOL.63丨一场以“繁殖”为名的海中蹦迪

2019-04-22 | 作者:徐征泽 | Jerry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一张水下野生动物照片是2016年WPY野生动物摄影比赛水下组别的冠军作品,来自于美国华裔摄影师Tony Wu在帕劳所拍摄的鲷鱼集体交配产卵的精彩瞬间,取名为“鲷鱼派对”。

  

  照片故事

  摄影师Tony从1995年开始常年拍摄鲸的主题,之前也有好几张鲸的照片获得WPY奖项的,但这张却是这种叫做双斑笛鲷(two-spot snapper)的鱼类。

  摄影师说在拍摄之前发现并没有太多关于双斑笛鲷这种鲷鱼集体交配产卵行为的照片,所以就萌发了前往拍摄的想法。

  下了水以后发现水流非常的湍急,他的第一次尝试拍摄以失败告终。第二次Tony选择了更好的位置,平衡好自己以后,这些产卵的鱼群正对着他,所以在斜射的晨光中拍摄下了这张精彩的动物行为的照片。

  双斑笛鲷小知识

  关于双斑笛鲷,可能了解的人很少,这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海域的笛鲷属的一种鱼类,成年鱼类平时单独行动,栖息在海边的堰湖或者海礁附近,肉食性,主要进食小鱼或者甲壳纲动物,比如龙虾或者蟹等。

  它们最大的个体可以长到90公分,大部分不会超过70公分。但当它们繁殖季节的时候,成千上万的双斑笛鲷会来到帕劳这片海域产卵繁殖,交配过程中会迅速变色,形成和原来不同的色彩和图案,这也使得这个繁殖的过程很容易被一些更大型的捕食者所关注。

  它们繁殖产卵的区域往往是在洋流比较强的海域,这也便于之后的卵可以散播的更广,进入大海会有更高的存活率,但也因此很少有摄影作品,因为强大的洋流对于水下摄影师是很大的挑战。

  最有趣的就是交配这个环节,当时机来临的时候,这些成群的进入繁殖期的鲷鱼会从较深的海面下游上来,准备好的一部分鲷鱼会从大部队中游离出来,雌鲷鱼在前面排出很多数量的卵,而雄鲷鱼紧跟其后,将精子喷出和这些卵结合在一起,以此完成整个繁殖过程。

  之后数千万的受精卵会随着洋流进入大海。随着摄影器材的升级提高,潜水装备的日趋完善,以及我们对于这个物种交配行为的了解更多,这个有趣的行为渐渐被我们所了解,在最近BBC的蓝色星球纪录片中就有这个片段。

  画面解读

  再从照片本身来看,画面非常简洁,就是大海里成群繁殖的鲷鱼,色调统一,画面清晰,前后层次分明,从技术层面无懈可击。

  这张照片讲述的是动物行为,所以这部分的展现是关键,但如何把这么多成千的鲷鱼中选择出最好的影像来解释这个行为就很有难度,就像摄影师所说,一方面还要水下平衡,一方面还要选对位置,加上等待到合适的时机,真的是很不容易。

  这张照片最出彩的就是左下和右上的两小撮正在争先产卵排精的小群体。刚才说了,雌性在前面排卵,雄性马上跟上排精。越强壮的就会占据更好的位置,所能够精子和卵子结合的可能性越大,优秀的DNA传下去的概率就越高,所以对于雄性鲷鱼来说这就是一场速度的比拼,同时也要有丰富的经验,把握合适的时机。

  但对于摄影师来说,一定要把交配繁殖的这部分鱼群从大环境中分离出去,这样才可能使得行为交代的更清晰,主体更容易被关注到,所以右上角这群游离出来的交配鲷鱼就是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在干净的蓝灰色背景下,鲷鱼拍出的鱼卵和精子清晰可见,甚至还可以有明显的排出的方向性,体现出了动感。

  而左下角和右上角的相互呼应非常好,也使得画面很平衡。这一条贯穿画面的弧线也使得照片的美感增加很多,背后(尤其是左边和下面)密密麻麻的鱼群也成为了很好的背景,交代了繁殖季鲷鱼的规模和数量。

  总体来说,这是一张反映未知动物行为的精彩照片,行为部分交代的清晰而完整,画面简洁平衡,色调很舒服,也有线条的美感,所以称为冠军无可厚非。

  技术参数

  拍摄器材:Canon EOS 5D Mark III + 15mm f2.8镜头,Zillion水下防水罩。拍摄参数:ISO 640, F9,1/200秒。摄影师个人网站:www.tony-w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