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极客Vol.13 | 寻找津田氏大头竹节虫之旅

2019-05-18 | 作者:三蝶纪

  恒春半岛,每次念到这个地名都有太多的期待。位于台湾最南、三面环海的恒春半岛对于我们自然控来说是个圣地,除了青山碧海珊瑚礁的秀丽景色,就是去探索发现在这个半岛上独特又可爱的生灵们。

  

  上次来垦丁蹭了徐仁修老师和鸟兽虫木亲子团的“生态油”,这次来又受到荒野保护协会资深讲师——多才多艺的猴子老师的热情接待,能与这些令人尊敬的前辈相识相遇,每一秒都很珍惜。同是自然控,交流起来也是说不完的话题,一路欢声笑语。说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一点不为过,不管政局如何风云变幻,我们在台湾遇到的都是各种美好的人儿,无论是熟悉的朋友还是路人甲,笑脸和真诚地礼遇,让我们在台湾的每一天都是元气满满。

  托猴子老师的福,我们住在了美丽的天际线民宿。老板是性情中人,有趣又有品,管家姐姐人也很nice,对我们都很照顾。他们说,猴子老师每次来垦丁都只睡两三小时。这话果然应验,早晨4点,天不亮我们就起床跟着猴子老师去窥探梅花鹿的生活,奔波近12小时回去吃中饭休息一会,晚上继续出来溜达。也许是老天看在我们起早贪黑的份上,给了我们超好的“鹿品”,连续两天都看到数量众多的鹿群,因为借了500mm的镜头也拍到了不少高清大图,这个暂且不说,留待后面慢慢写。

  

  

  其实在垦丁待的时间实在很短暂,只有两天整天,高密度的自然观察,更显得时间只是转瞬即逝。能记录到台湾梅花鹿的高清影像资料,已算是完成了此行的一大心愿。第二个心愿,就是看到津田氏大头竹节虫了。

  津田氏大头竹节虫,学名Megacrania tsudai,英文名Tsuda Phasmid,名称是为了纪念发现者日本昆虫学者津田(台湾昆虫学泰斗朱耀沂老师认为是指学者津田德藏)。对于我们虫人来说是津田氏大头竹节虫富有传奇和神秘色彩的,也许在外人看来不过是一种竹节虫而已。

  津田氏大头竹节虫分布在台湾的恒春半岛和绿岛,被列为Ⅱ级保育种,一般认为是台湾特有种。对此不同学者也有不同的看法,朱耀沂老师认为斯里兰卡、菲律宾、印尼、日本等地都有津田氏,所以它不算特有种。我也请教了台湾竹节虫的分类大牛黄世富老师,他提供的信息是大头竹节虫属的种类是环太平洋物种,分布于澳洲-大洋洲-菲律宾-台湾-日本(冲绳),而津田氏大头竹节虫只分布于台湾和日本冲绳。

  不纠结分布地了,总之津田氏大头竹节虫仍然是分布比较狭窄的物种。津田氏大头竹节虫以孤雌生殖的方式繁殖后代,简单的说,雌性竹节虫可以不需要雄性就可以产卵,卵可以孵化出若虫,一代一代这样延续。在野外发现的津田氏都是雌性个体。它们到了成虫翅也很短小,不具备飞行作用,所以迁移能力很弱,这也是它们数量稀少的一个原因,它们对栖息地的依赖更甚于其他物种。在台湾,津田氏大头竹节虫也受到严格的法律保护,禁止非法采集。到了别人的地盘也当遵守别人的规则。对我来说,能拍到就心满意足了。

  竹节虫和竹子没什么关系,就是体型看上去像竹枝而已。它们一般都吃叶子,吃壳斗科、蔷薇科树叶的种类比较多。津田氏大头竹节虫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它吃的是林投树叶。林投在我们这边叫露兜树,俗称假菠萝,台湾的林投是露兜树的一个变种,叶子比较窄,但是叶子的质感和华南地区海边的露兜树一样坚硬,且带刺。

  

  能啃坚硬带刺的林投树叶的昆虫极少,在白天倒是意外发现成熟的林投果实上爬着贪吃的绿罗花金龟Rhomborrhina unicolor,像一颗颗绿宝石嵌在橙黄的果实之间。这种腐败带着发酵酸味的液体是金龟子们的最爱。在华南地区的露兜树果实上就没有观察到有绿罗花金龟。对于喜欢甲虫的我来说,算是意外收获。

  

  

  在白天的林投树上就完全没有发现津田氏的存在,那是当然,都被列入特有种了也没那么容易随便找到。除了竹节虫本来就是晚上活动以外,白天去的那些地方都有海风,尤其是风吹砂和龙磐公园,林投都被吹得倒向一边,人都被风吹得几乎站不稳,弱小的竹节虫又怎么会生活在这些地方呢?

  

  猴子老师真是太好心,为了满足我看竹节虫的愿望,带我们走了一条野径,说这个地方没有风,且不是步道,看到津田氏的几率比较大。就是白天需要先踩点,要不然晚上一定迷路。我们随之钻林子,小心翼翼的避开各种带刺的植物。进了林子以后就差点迷路了。他找了半天记忆中的点,最后发现,那个地方已经长满带刺的藤蔓,人根本没法靠近一步。他说晚上带砍刀进来,被我们极力劝阻了,在漆黑的夜里,又要拿手电,又要拿相机,又要小心蛇虫,还得找看路找虫,砍刀开路,太过冒险。虽说自然很迷人,安全仍要排第一。

  意外收获是在这个无名小径记录到了一种长相特别的植物,雄蕊长长的伸出来。请教了天冬才知道是小刺山柑Capparis micracantha。他说之前去垦丁想找都没找到。自然控们总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自己抱着目的踏破铁鞋无觅处,别人随手拍得来全不费功夫。

  

  小兜发现了一只带着金属光泽的美蛾。

  

  当地特有的班卡拉左旋蜗牛Pancala batanica,也是小兜发现的,这家伙眼神太好了。一般蜗牛的壳都是右旋,班卡拉蜗牛的壳是左旋,黑线白壳像巧克力卷,由于白天天气太热它们也没探出头来。

  

  入夜,周边都是悉悉索索的鸣虫合奏,在五月份,很多鸣虫都还尚未成虫。比如说路遇的这只虎头虎脑的花生大蟋Tarbinskiellus orientalis的若虫。

  

  

  由于这几天都没下雨,天气很干燥,动物并不多。

  他乡遇故知,饰纹姬蛙Microhyla ornata,台湾叫小雨蛙。

  

  鞭蝎,腹部末端有细长的尾鞭,遇到危险可以喷出带强烈酸味的液体防御,主要成分是醋酸,所以真被喷到也不会太严重。

  

  在头顶的树上看到一条福建竹叶青Trimeresurus stejnegeri,在台湾叫赤尾青竹丝。有点高,只能随手记录一下。在夜晚,除了注意脚下也要注意头顶上,一般的蛇都不会主动攻击人,如果踩到碰到就不妙了。

  

  我们打着电筒,在路边的林投树上寻找有没有食痕,找到食痕就意味着可能有竹节虫,可是一无所获。“要不要去钻林子?”猴子老师还没放弃那条荆棘丛生的路。要不要去碰碰运气呢?已经晚上10点了,第二天就要收拾东西离开了。

  正在纠结之时,路边停下一辆车,驾驶座探出一个脑袋问道:“你们在找什么?”

  “我们在找昆虫。”

  “找什么昆虫呢?”

  “找竹节虫。”

  “找津田氏大头竹节虫吗?"

  "对啊对啊。”

  听闻我们找竹节虫,再看看我们拿着相机的装束,驾驶员小哥说,他是垦丁国家公园的志工。正带着几个生物系大学教授和记者考察,并且知道哪里有津田氏,征询了车上人的意见后,问我们要不要跟着一起去。

  这简直像是天上突然掉了一个大馅饼,在无望的黑暗中点燃了一个火把。我们的车欣喜万分的尾随在他们的车后,期待又略微有点担心,能不能看到津田氏呢?

  不多时,我们就来到了一片海岸。大家都下了车。有人认出了猴子老师,原来其中还有猴子老师的朋友,世界真小。几个教授主要是来调查食蛇龟(即黄缘闭壳龟)的保育情况的。“这里就有津田氏大头竹节虫了。”志工古先生指着一棵林投树说。我们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只碧绿体带褐色条纹的竹节虫趴着林投树叶上,正是我们心念念的津田氏。

  

  幸福来得太突然,很快发现周边还有津田氏的一些其他个体。古先生还给我们介绍了陆寄居蟹和林投蟹,还说看到有种壁虎吃津田氏。他们观察了一会就离开了,我们谢过他们的带路,留下来继续拍摄。

  在这个季节,津田氏大头竹节虫还未成虫。

  

  比较低龄的若虫通体碧绿。

  

  和其他竹节虫一样,津田氏遇到危险会断腿保命,有很强的再生能力。若虫的再生能力更强,因为还会蜕皮生长,成虫则要弱很多。图上这只津田氏的一边前足就是再生的,看上去还比较短小。

  

  津田氏大头竹节虫遇到刺激会从前胸背板两侧分泌出带有猕猴桃碱成分的白色液体进行防御,据说是薄荷味的,也有说是人参味的,不知道和深圳的棉杆竹节虫是不是一个味道。一直忙着拍摄的我竟然忘记了去记录这一点,台湾之行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闻到传说中的津田氏的薄荷味。

  除了竹节虫,在这片地方也有一些意外收获。

  比如说超级可爱的短腕陆寄居蟹Coenobita brevimanus,寄居蟹里的大个子,坚硬厚实,据说被夹到会很疼。陆寄居蟹虽然大部分时间在海岸陆地生活,却也不能离开水源,它们虽然名字里有个“蟹”,却不是真正的螃蟹,在分类上属于甲壳纲十足目陆寄居蟹科。因为陆寄居蟹个头大,所以它们也会寻找一些大个头的螺寄居在它们的空壳里,连入侵种非洲大蜗牛的壳它们也要。

  

  

  

  毛足圆盘蟹Discoplax hirtipes,这只背甲直径就有7厘米左右,在泥潭里呆立不动。

  

  中型仿相手蟹Sesarmops intermedium,活体就自带煮熟效果。

  

  林投树上不单有津田氏大头竹节虫,还有吃竹节虫的壁虎,可能为鳞趾虎Lepidodactylus lugubris,长相可爱。

  

  

  还有将网织在林投树叶之间的花云斑蛛,感谢小林童鞋鉴定。这是一位称职的母亲,正在守护白色的卵囊,静等后代孵化。

  

  不管怎么说,能见到津田氏大头竹节虫就算圆梦了。希望以后有机会见到成体和再次体验那股薄荷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