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游世界 | 徒步徒步去北极

2020-03-19 | 作者:俏李逵

编者荐语:

本文作者在2019年春季,跟随野去自然旅行独家的伦勃朗号帆船,扬帆北极斯瓦尔巴群岛,打卡世界尽头!这篇文章就是她原汁原味的旅行体验!



有人说,旅行就是换个地方吃饭睡觉和折腾。

也有人说,旅行就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到别人活腻的地方去。

我说,旅行就是离开自以为是的生活,用那些开心的事、好看的风景和有趣的人串联起和世界的联系!

说人话,老娘就是想出去玩了!


彼时,韩老师还和我在隔壁两个办公室上班。

5月的一天午休,我靠着办公椅,望着天花板对她说“好想出去玩啊!”

她两眼放光“我也是。”


两个随心所欲惯了的人,仓促的定了机票、酒店和行程。

5月28日,我们登上了上海飞北京的航班(期间省略10000字两人对家中各项事务的安排)。

北京并不是我们计划的目的地,却险些成为我们计划外的逗留地。


No.1

序曲


这份仓促导致了我们此行的第一个小插曲:

海南航空上海飞北京的航班延误导致我们差点没赶上北京飞奥斯陆的航班。沉浸在即将出去旅行的兴奋心情中的我们买机票的时候根本没留意到换乘时间太短,而且换乘的行李还要自取。

当意识到可能赶不上第二程北京飞奥斯陆的航班,而且多次沟通海南航空和携程,均建议我们柜台及时改签航班的时候,傻乐呵呵的我们还开始计划更改全部的行程。

原计划是这样的:上海——北京(中转)——挪威奥斯陆机场(中转)——朗伊尔城(斯瓦尔巴德机场)——伦勃朗号(斯瓦尔巴德群岛巡游徒步)——朗伊尔城逗留——哥本哈根(经奥斯陆转机)逗留——赫尔辛基逗留——上海。

预定的伦勃朗号将会在5月29日下午四点准点启航,一旦改签启航前的任一班航班,都将导致我们无法在预定的时间登船,原计划的行程均将变更。

还是决定拼一下。

我们焦急的等待拿行李,在凌晨快一点的时候我们飞奔在北京首都机场T1至T2的路上,说好会在出机口等我们的海南航空工作人员也没看到,排队过安检。不夸张的讲,最后是在值机柜台关闭前最后一分钟我们赶到了柜台。

值机的小哥哥问另一个工作人员小姐姐:还有一个没到的,等不等了?

小姐姐说:不等了不等了。

我和韩老师喘着粗气相视一笑。

幸好,拼对了!

值完机以后,此行第一条朋友圈发布于北京首都机场,也许你们并没有体会到这份平静下的惊心动魄吧!(配文字其实应该是“我们差点在大北京,等你”)


几经周折,终于登上了出国的航班~~~请记住韩老师的这件战衣,她穿着它去了北极!



中午到达朗伊尔城(Longyearbyen)时,距离登船还留有足够的时间给我们在城里晃荡晃荡。


迷你机场里标志性的北极熊标本,没有围栏,简易写着:Do not touch the polar bear!


离开机场前,换上装备后此行第一张自拍~

朗伊尔城是世界最北端的有较多人口的城市,基于其极端地理位置(北纬78度13分,东经15度33分),亦以多项世界最北之最列入世界纪录。每年的11月末至2月中为极夜,4月中至8月中为极昼,极夜的朗伊尔城每天都能看到极光。

关于极光,传言极光下许愿是很灵验的,尤其对于情侣而言,一起看到极光会永远在一起。哈哈哈哈,那岂不是朗伊尔城离婚率为零?!


关于朗伊尔城名字的由来:一种是说因为朗伊尔城是由波士顿北极煤公司主要持有人——美国人约翰·朗伊尔(John Munroe Longyear)于1906年建立的,用建立人的名字来命名倒也说得过去。另一种是说朗伊尔城在跨年的时候由于是极夜,长夜漫漫,感觉一年过得特别久,所以是long year ,其中的byen在挪威语中是“城市”的意思。

说到煤矿,采矿业至今仍是朗伊尔城的重要一环,采矿公司雇用了朗伊尔城的半数居民。


朗伊尔城另外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一点是:在北极圈里面的朗伊尔城,死亡和出生都是被禁止的。朗伊尔城推行的"无死亡"政策,一方面是因为其位置偏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里恶劣的气候。朗伊尔医院只有8张床位,用于急救(度娘说的),重症和绝症病人必须送回挪威本土的医院去,除非猝死,无人有权死在这里。拒绝死亡也是斯瓦尔巴严酷的环境决定的。由于温度较低,地表下基本都是冻土层,尸体不会自然腐烂。

孕妇临产前一个月也必须离开这里,大概也是因为这里严酷的环境和相对简陋的医疗决定的。我和韩老师在邮局买明信片的时候见到了一个出生2周的宝宝,一点点的娃被爸妈带出来一起到邮局寄包裹(坐月子是什么?!),真是从小就适应严寒的环境。邮局工作人员和孩儿爸妈攀谈,得知原来也是刚来这里的小宝宝。


跟着妈妈在街头卖手工艺品的孩子们


石头上画着萌萌的海鹦和北极熊,记得刚发朋友圈那会,很多朋友求代购,等我们北极回来再来逛时,再也没见到他们了~朋友们,也许要等你们自己过来买了。


这里的风景只是开胃小菜~


看到了中国海运的集装箱!


地球最北端的博物馆,门口看着真的真的好迷你!


下午茶吃吃喝喝逛逛一顿操作!


逛到码头看到了即将登上的伦勃朗号~


登船前同行的团友大叔拍的合照~



No.2

旅行



以上是伦勃朗号的简单介绍,实拍图要不要看: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卧室,标准两人间,卫生间热水全天供应,每天都有船员打扫房间。特别幸运的是,由于团员没报满,此行我们都是一人一间,偷笑。。。尽管外面为极昼天,舷窗不开门一关,黑漆漆正好眠~


每天餐食都不同,主食偏西餐是自助,前菜和酒(吧台购买)由负责的Bob上菜(哈哈哈,Bob很可爱,后面上照片),餐厅24小时供应热水热茶热咖啡及果汁饮料。反正我挺吃的惯的,同行的团友们怕吃不惯,还自带了榨菜和老干妈~


船头全景,还没扬帆~

伦勃朗号一边驶离码头,船上的我们正进行着必不可少的救生演习。负责演示的是美女二副。


拿着相机的是我们的二号向导Ed(我们叫他Lenerd,他说他很满意这个新名字)~




扬帆起航,阳光正好~


越发好看的深海蓝和北极白~



大副是一副酷酷的样子,一眼就能看出来他是大副(后面发图),二副姐姐在甲板现场演示讲解演习要点(姐姐?妹妹?无法通过目测看出年纪~)

5月31日,船航行至孔斯峡湾(KONGSFJORD),上午在布拉姆斯特兰达尔沃亚岛(名字巨长,问导游羽琼要了航海日志抄来的,英文Blomstrandhalvoya island)登陆,每次登陆前都会提前进行的例行说明会,涨知识!负责讲解的是我们的一号向导,探险队员Jodi.



准备工作完毕,出发登陆,我们一行人不多不少刚好够一艘皮划艇~

展开讲一下,很多团队来北极会用大型邮轮,和伦勃朗号这样的小型船相比,大型邮轮在行驶到一些峡湾或者小岛的时候无法靠的很近,只能远观。在选择登陆的时候,邮轮承载的游客更多,皮划艇需要多次分批往返,比较费时不说,同批次上岛的游客相对也会多点,体验没有小型船好。所以,推荐想来的朋友们选择小型船~



上岸了以后,向导们会根据岛上雪的厚度决定我们徒步是否需要穿上“大脚板”。


上岸出发徒步前,和Judi和Ed来张合照先~


从岸上看来时的船,小的很可爱~


刚开始徒步,Judi就让我们看浮冰上的北极熊脚印,你看到了吗?


徒步时候,向导一般都是在队伍的头尾保证安全,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探险队员,配枪为了防止北极熊的袭击。

如果徒步途中发现北极熊,为了保证安全,向导将带领队伍尽快撤离,在远离陆地的皮划艇或者船上观察北极熊。笨重的北极熊其实奔跑速度特别快,所以,北极徒步的第一要点就是:千万要听领队向导的指挥。

Jodi告诉我们,如果在徒步过程中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开枪射杀了北极熊,会面临一系列的调查,后续的行程也不可能继续下去了~


白的那么纯净的一片天地中,人类显得那么渺小~


这个时候,大概最适合的就是放下所有乱七八糟的事,慢慢融入到这份纯净中。


此行唯一一位和我们中国团友拼团的美国人Sara。


远远地看到雪地上一只小海豹“再看我,我就逃跑了~”


凑近了看,只留给我们一个洞~


继续往前,看到的是北方勘探公司在1910-1913年尝试在岛上开采大理石的遗迹,由于地质的原因,开采后装运回去的大理石全部都破碎了,这个地方慢慢就被遗弃了。



前方走来的是我可爱的团友们~


还有我们韩老师靓丽的背影~



此处应该有自拍,别看景,看人就对了!(雪地反光太严重,记得带着墨镜来~)


皮一下,很开心~


Judi发现驯鹿角~


驯鹿毛~


还有在岛上自生自灭或被捕食的驯鹿~


这一撮低矮的苔藓样植被是北极特有的植物,不知要生长多少年才能长成这样!这也是岛上食草动物们的食物来源。


远远地眺望,Judi告诉我们前方有驯鹿的踪迹~


大部队按照要求排成一排,缓慢而安静地靠近


驯鹿特写,有点呆萌,显然这里的食草动物并未受过人类伤害,我们缓慢靠近后见到它们也没有露出害怕的神情。


经过一上午的徒步,返回船上吃自助午餐补充体力,下午可以近距离看到地理书上提到的“黄河站”,爱国青年有点小激动!



5月31日下午,参观新奥尔松的科学定居点。在几个不同的科考站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的“黄河站”,但是只能路过参观,内部不对游客开放。

欢迎来到新奥尔松!


新奥尔松是世界上最北端的“人类社区”,位于北纬78°55′,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这里设立了科学考察站,这里就像是一个小型联合国。我国也于2004年在这里设立了“黄河站”。


作为世界上最北有人居住的地方之一,新奥尔松已经成为北极科学考察的胜地。


一下船靠近码头,又见迷你博物馆。


这个简陋的博物馆陈列的是以前这里用于采煤的一些历史,1916年挪威在这里设立了煤矿公司,但是在1962年发生了一次煤矿爆炸事故,造成21人死亡,随后政府关闭了这里的煤矿。


刚上岸的时候,还看到以前用于采煤的小火车,感觉现在只能用来当布景了~(简直是悠方小火车既视感!)


还有一个历史悠久的简易监狱~


新奥尔松距离北极点只有一千二百多公里,是当年阿蒙森乘坐飞艇“诺加号”抵达北极点的出发点。阿蒙森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既到过南极点又到过北极点的人。

世界最北端的迷你博物馆(加了这个抬头,突然它就不迷你,变的异常高大!)里还陈列着当时阿蒙森飞跃北极点的一些史实资料和“诺加号”的简易模型。


就问你Cute不?


尽管这里人口稀少,但新奥尔松的邮局、酒吧、小卖部、码头、机场一应俱全,只是因为"村民"实在太少,酒吧和小卖部都是定点开放。来到新奥尔松邮局盖上一个北极邮戳寄回,必须列上日程!


记得提前写好明信片,贴好邮票,到这里盖个戳就能寄!(我在船上没有信号的时候全靠手写明信片打发时间了!)


路过阿蒙森雕像,Ed给我们讲《阿蒙森飞跃北极点》的故事。


继续往东边走看到的一座绛红色两层楼房就是中国北极黄河站,旁边紧挨着的是韩国站和法国站,其次是挪威极地研究所分部。


度娘说,黄河站里包括实验室、办公室、阅览休息室、宿舍、储藏室等。在小楼的顶部还有五个小“阁楼”,是北极科学考察中重要的设施——极光光学观测平台。

一路走来,其他国家科考站的房子除了颜色不同,门口并没有什么装饰,只有在我们的“黄河站”门口站着一堆石狮子,据说这和南极长城站前面的那一对是一样的!真是极有特色的形式了!


尽管没有机会进去参观黄河站,但是有幸和黄河站的工作人员和现任站长攀谈了会儿,巧的是,年轻的现任站长家住大浦东~

黄河站再往东走,是阿蒙森飞跃北极点的起飞点纪念塔,路边提醒我们熊出没,注意保护!


踏着雪水前行~


1926年5月11日上午8时50分,挪威的阿蒙森、美国的爱尔斯沃斯和意大利的飞艇设计师诺比尔从这里出发,驾驶“诺加号”飞艇,经过16小时40分钟的飞行顺利降落在北极点。


特写来一张,英文应该还是可以看懂的吧~


从新奥尔松返程时候,途径了此行(应该也是我人生中)到达的最北点,北纬79°。船上给我们在甲板准备了香槟庆祝~


6月1日,船行驶至福尔兰海峡(Forlandsundet),登陆卡尔王子岛的达尔布林和普尔潘廷登(Dahlbreen and Poolepynten at Prins Karls Forland),遥祝各位儿童节快乐!

来北极每一天是否适合登岛视乎天气、环境等一系列因素,好在这次来每天的天气都很好。今天我们来的是Ed的“私藏地”达尔布林冰川。


这里雪并不厚,大家都很高兴不用穿大脚板了~


不穿大脚板,也会有意外发生,一个不当心,腰以下陷在雪里拔不出来,韩老师见状,大喊“哎呀呀,快拍下来!”真是塑料姐妹,拍的还是视频!拍啊拍,自己也陷进去了~



在赏心悦目的蓝色冰川映衬下,天高任鸟飞~


来来来,塑料姐妹来到此一游啊!


那么冰雪是白色的,为什么冰川冰就是蓝色的呢?

简单来说是光的散射造成的。


科普时间(我是知识的搬运工):我们通常所见到的冰都是由液态的水冷却到0℃以下凝结形成的,但冰川冰的形成过程却不同,它的“前世”并不是液态的水,而是固态的雪。

在极地和高山地区,寒冷的气候使得全年的降水均是固态形式,也就是说,在那里只会下雪而不会下雨。同样由于寒冷,落到地面的雪很难融化,这样,地面上的雪就会越积越多。新落下的雪盖在之前的雪上面,压力越来越大,原本比较松散的雪会被逐渐压实,变得越来越硬也越来越紧密,先形成球状的粒雪,再进一步压实,最后就会形成冰川冰。在这个过程中,原来松散的雪之间存在的空气有一部分会被挤出去,还有一部分会被封闭在最后形成的冰川冰之中,形成一个个小气泡。形成之初的冰川冰还没有变色,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冰一样,也是白色的。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些冰就会变成美丽的蓝色,这就是那些被封闭在冰川冰中的小气泡们的功劳。冰川冰形成后,还会有越来越多的雪压在它上面,使其进一步被压实,变得更加紧密,那些被封闭的小气泡就会变得越来越小,当它们小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对阳光产生散射作用。

阳光中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不易被散射,而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却很容易发生散射,于是跟蔚蓝的天空一样,冰川冰也变成了令人赏心悦目的蓝色。


开着皮划艇从水里观察冰川,时不时还能听到不远处冰川“噼里啪啦”破裂并跌入海里的声音。


经过时间的积累,千年冰乃至万年冰晶莹剔透,看不出一丝气泡。


团友还凿了一块,带回去泡酒喝。(不是这块,这块大的是韩老师捞的~)


6月1日下午,Ed说带我们去看海象群。趁着午餐时间,告诉我们看海象大家要保持的队形要求。


皮划艇着陆(这几天登岸的时候,只有去新奥尔松时候没有用到皮划艇,其他时候都靠皮划艇了。每次登陆都是船员先带装备过去一批,接下来才轮到我们大部队)


Ed说这些木头都是装载的大船上掉下来的,被洋流冲到了这里。


再往前靠近,发现懒洋洋晒太阳的海象群。


按照Ed讲解的队形,我们安静地靠近,只有长枪短炮发出的“咔嚓咔嚓”声,当然,这里所有我拍的照片都是靠我们的国货之光——大华为。


海象是群栖性的动物,在冰冷的海水中和陆地的冰块上过着两栖的生活,每群可从几十只、数百只到成千上万只。为了恢复在海洋中长期游动后的疲劳,在陆地上大多数时间是睡觉和休息,有时用獠牙与较短的后肢来摇摇晃晃地行走,蠢萌蠢萌的。但在海水中靠着流线型的身体、发达的肌肉以及强有力的鳍状肢,行动自如,非常机敏,用后肢推进,前肢转弯,时速达24公里,可潜至70米以下的深度,能够完成取食、求偶、交配等各种活动。

来看看海象男猪脚和他的后宫佳丽们~


每只海象雄兽都拥有众多的雌兽,到了繁殖季节,就在海滩上建立自己的领地,最好的位置被最强壮的雄兽占据,地位较低的只能在海滩的尽头找上一个位置,有的只好被迫伏卧在海中的礁石上面。啧啧啧~


确认过眼神,我遇见对的人!(其实海象的视觉较差,但嗅觉与听觉却颇为敏锐)


打哈欠?挠痒痒?你管我在干嘛!拍我就对了!


每个人都默契得不发出一点点声音,毕竟极少有机会可以这么近的看到野生的活的海象~


返回船上时候,还看到了正在水里和上岸的海象~


你们也是要和大部队去汇合的吗?


穿着雨靴在沙石滩边行走,满目的美景。


给岛上普通的小石头们来张特写。如果想把这些捡回去作纪念可不行。Ed说每年有4万多游客来北极旅游,如果每人都捡几颗回去,这里不得被捡秃了!


皮划艇来接我们上船。


前面提到过,6月的北极是夏季,首先并没有想象中的这么冷,其次极昼的环境下,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走出船舱,随时都能看到绝美的风景。


张张都是明信片,张张都是电脑桌面!


为什么说南北极是净土?因为这里美的不染尘埃。


一天徒步结束,回到船上吃饭洗澡睡觉觉~(团友里有个美丽的北极熊姐姐,衣服配饰手办都是北极熊玩偶,这次来也是希望可以专程看到北极熊。)


6月2日,伦勃朗号航行至伊斯峡湾(ISFIORD),登陆伊梅尔布克塔(Ymerbukta)。


看这船承包了这整个湾!


这里可以有合照吗?可以有!


地貌


化石


Judi示意我们安静,前方发现北极狐。


小家伙明显发现我们了,警惕看着我们,忽而跑的飞快,加上岩石做掩体,在我们视线里忽隐忽现的。


嘿!是个北极狐窝!


北极狐冬天全身毛色为纯雪白色,仅无毛的鼻尖和尾端黑色,自春天至夏天逐渐转变为青灰色,夏季体毛为灰黑色,腹面颜色较浅。


告别北极狐,继续往前徒步,又发现了北极熊的脚印,Judi观察以后说这个脚印很新鲜,最长不会超过两天。(然后行程即将结束也没有看到北极熊,北极熊姐姐表示很可惜~)


又见一群斯瓦尔巴德驯鹿


看他们渐行渐远~


驻足欣赏风景(太好看,截了做我微信背景图)

Ed还让我们所有人安静下来,闭上眼睛,在这万籁俱静中聆听大自然和自己的心声。


美景之下,到此一游照必不可少,许多年以后,相信在这里的片段还会留在我的脑海里~


好多人问,北极怎么穿这么少?这个季节真的太适合怕冷的朋友来~


今天看动物收货颇丰,徒步返程途中偶遇松鸡夫妇优哉游哉~


妇唱夫随,灰的是雌的,白的是雄的。


走走停停看看我们(我知道有些吃货会问我,它们能吃吗?)


回船上眺望甲板,经过一片浮冰带~



浮冰上歇息着几只慵懒的海象,慵懒得很和谐!


倾情奉上两段绝美视频(请屏息观看!第一段版权属于北极熊姐姐Sicy)

行程全部结束,下午时候伦勃朗号从伊斯峡湾往朗伊尔城航行,晚上举行船长告别酒会。右起分别是大副,Bob(就问你可不可爱?!),机修兼客房打扫,厨师长等等。


伦勃朗号下来以后,北极团队游部分暂告一段落。团友们有直接返程回国的,有继续往其他国家自由行的,我和韩老师将在朗伊尔城逗留一个晚上后继续我们的北欧游。

上几张团队照,纪念我们有缘在北极相遇。



以下是此行我们的航行路线图。


离别前,Ed关照司机一定要把我们两个Discovery员工(哈哈哈,因为我们此行都穿着Discovery的外套)送到朗伊尔城酒店的门口。

刚到达的那天,我们花了半天晃荡晃荡,为了不赶行程,我们又预留了足够的继续逛逛逛,毕竟这个城市很特别。


极昼天,我们并没有机会看到,极夜的朗伊尔城,五颜六色的房子在灯光下特别好看。(以下网络配图)


这里对中国游客是免签的。因为中国在1925年曾经签署了一份《斯瓦尔巴条约》国际公约,所以中国公民至今都可以在这里自由出入,在无需工作签证的基础上就可以来这里工作。


在朗伊尔城,北极熊的数量是比人还多的。北极熊是斯瓦巴德群岛的标志,也是朗伊尔城真正的主人。这里到处有北极熊的标本,和以北极熊作标记的用品和纪念品。世界上也只有朗伊尔城的道路标牌写的不是“小心车辆”,而是“小心北极熊”。



朗伊尔城的特别之处还在于这里有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又叫“世界末日种子库”、“末日粮仓”、“全球农业的诺亚方舟”,是挪威政府在北冰洋的斯瓦尔巴群岛建造的一个保存全世界农作物种子的贮藏库。

乱逛逛累了就在朗伊尔城图书馆溜溜~


功能很齐全


还看到了显著位置摆着习主席的翻译版著作!


第二天,离开朗伊尔城,此次北极行程全部结束。



No.3

后记

南北极很美,照片视频拍不出其万分之一,最后借用一部纪录片来结束吧!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