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征服梅里北坡

2020-09-15 | 作者:洪伟力


洪伟力简介.png

出了香格里拉,车行金沙江之畔。打个小瞌睡,醒来却发现伴行身边的这条黄褐色急流已经改了名字,叫做澜沧江了。西边不远处,还有一条长像差不多的怒江在奔流。

梅里北坡1.jpg

这是我每次做户外旅行演讲时,都会提到的大藏区旅行地图的最南部,即所谓三江并流区域。它涵盖了两条滇藏线进藏线路,一条是丽江-香格里拉-奔子栏-德钦,乃至到芒康;另一条则是带有越野性质的丙察察线,即丙中洛-察瓦龙-察隅,乃至抵达然乌湖。

梅里北坡17.jpg

成名已久的梅里雪山,便在滇藏线德钦飞来寺的对面,以其主峰-卡瓦格博峰的日照金山享誉已近三十载。

飞来寺日照金山.jpg

和05年来此领略神山风采与13年徒步雨崩村不同,本次行程是我带队徒步梅里北坡,强度和难度均有明显提升。以往每年我会带队多次的全球户外旅行,于今年的原定计划,受疫情影响已全部作罢。因此,刚刚过去的这一周,成为今年以来我带领圈内好友进行户外旅行的头一遭,且目的地从以往的非洲或南美,改成了国内著名景区内的小众路线,即梅里雪山区域内的梅里北坡徒步

梅里北坡16.jpg

四天徒步,含三晚露营。海拔在3500米到4700米之间。两晚露营地海拔在4200米左右。对于我带领的这支17人团队而言,颇有一点小挑战。从六零后到八零末,17位队友几乎是清一色的企业家或投资人。尽管由野去自然旅行团队对近百位报名者做了问卷调查和了解,由此成行的17名队友均已经过甄别,但在出发前,我仍对这些习惯了养尊处优的朋友们心怀浓浓的担心。

梅里北坡10.jpg

天公不算太友好。每天晚上都下雨,给安营扎寨,装卸帐篷,带来很大的不便。阵雨的气候和较高的海拔,给大部分这些没有高原露营经验的队友们,形成了明显的挑战。高反引起的头痛,失眠和乏力,装备潮湿带来的保温保干困难和行动不便,使得每一位队友都要去学习和适应真正原始的高原自然环境下,渺小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之道。

梅里北坡11.jpg

更具挑战的是白天徒步要面对的,泥泞难行的山路,碎石滑落的陡坡,紧贴悬崖的横切,极速奔腾的溪流。平均每天徒步路程约10公里,平均每天爬升高度约700米。在平均4千米海拔高度,为此付出的体力约是身处平原的2倍,甚至3倍。

梅里北坡5.jpg

然而,所有队员的表现都太棒了!我们在每一处陡坡前咬紧牙关并最终登顶,哪怕早已精疲力尽;我们在每一处被溪流冲断的道路上投石成桥,为后续团队搭建前行道路;我们在每一次对方需要的时候分享饮用水和干粮,虽然这意味着出发时的随身负重会多上几分;我们也在每一晚露营建帐时为队友搭上一把手,尽管自己也早已疲惫不堪。

梅里北坡7.jpg

结果便是,无惧于高反,伤痛,和疲劳,所有队员-对很多人来说是平生第一次高原露营和徒步-每天都按时完成了当天的徒步计划,并在最后一天徒步十八公里,圆满完成了整个行程。

梅里北坡6.jpg

付出代价的同时,收获是巨大的。我们穿越森林和草甸,翻越峡谷和高山,见识千姿百态的高原地貌,吮吸纯净馨香的雨露空气,拂掠斑斓各异的花草树木,领略巍峨秀丽的雪域群峰。

梅里北坡13.jpg

来日贡卡,乃日顶卡,芒框腊卡,加上梅里群峰中第二高度的狮子峰,在徒步第三天时,终于和我们狭路相逢。它们近在咫尺,都是六千多米的身姿,刚柔相济,尽显圣洁。两条冰川蜿蜒而下,像是要直接泻入我们扎营的草甸。当你端上一杯刚泡的姜茶,举头仰视它们的时候,时而便会听到一声轰鸣,伴随着一小段冰川的崩裂,震撼人心。

梅里北坡3.jpg
梅里北坡15.jpg

更大的收获,在于收获了彼此。四天前还素昧平生的两两之间,却在胜利归来后的庆功宴里相拥豪饮。你知道了我的爱好,我知道了你的性情,他自然而然介绍了自己企业的特点和产品,她毫无保留分享了自己投资的经验和风格。没有一种互知和互信,比在这种户外环境里来得更为直接,更加扎实。

梅里北坡14.jpg

携手面对严酷的大自然,浓缩在四天里面的心跳和汗水,用最快的速度发酵,便酿造出最为醇厚的友情佳酿。

梅里北坡18.jpg

尽管队伍里有着跟随我户外多年的老队友,但告别之际,所有人重复最多的那句话总是--期待我们的下一次!

梅里北坡9.jpg

以上所有照片,均来自本次徒步团团友和当地合作伙伴现场拍摄,特此感谢!